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曾身着军装、紧握钢枪,毅然决然地跨过鸭绿江,在烽火连天中披荆斩棘,血洒异国他乡,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抗美援朝老兵”。今年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七十五周年,当年曾参战的老兵如今均年已耄耋,但那段峥嵘岁月依然铭记在心。这些老兵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他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不畏强敌,英勇奋战的英勇事迹,是对历史的最好见证,也是对今人的最好教育,他们从未被遗忘。苏州市档案馆联合苏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以口述史采集的方式,走近了6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人,记录了他们的参战故事。今推出“苏州抗美援朝老兵说”栏目,以此向那些为国家和民族英勇斗争的老兵们致敬。黄炳松,1949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6年4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曾任铁道兵七师司令部副参谋长,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从军期间获三等功等荣誉。1949年,那个时候只有15岁,上海解放我有一个堂哥他这个老革命从苏北回家探亲,我说哥哥我也要去当兵,第二天就穿上军装去当兵了,穿了军装了,心里非常高兴,这个也到了解放军了。 铁道兵不怕苦,不怕艰险,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1952年5月接中央命令铁道工程七师开拔大兴安岭修建森林铁路。 那个时候是比较艰苦,吃的都是干粮,一天三顿高粱米,到了目的地以后,又自己砍树搭临时房屋,施工全是靠肩挑人抬,手工挖,打井放炮,只用半年时间,我们就修了将近40公里的铁路,修通了以后可以把原始森林这个源源不断的运出来,支援国家经济建设。1953年,铁道工程七师赴援朝鲜,为了保障铁路补给线的畅通,他们付出了极为艰苦的努力。抗美援朝我们主要是坐火车去的,而且规定呢,大家坐在火车上,一动都不让动,不要有声音。过了鸭绿江以后就到了朝鲜龟城,下车的时候,有少数人是下不下来,为什么?冻坏了。下了火车以后,马上要部队行军,我们这个行军都是晚上行军,为什么?就是因为怕大轰炸扫射,有一部卡车带了一部分同志,结果被敌人的飞机低空扫射,打死了几个,这个是很惨痛的,所以有个规定,一定要没有灯火的情况下,注意行军的速度,又要注意行军的安全。走了5天5夜才到东海,到东海岸以后下来以后修建海防筑城,一直修到停战以后才停下来。 1967年,战争虽已结束,但铁道兵仍在凿路架桥,云南省红光隧道山体意外崩塌砸在了黄炳松身上。我那个时候在山里蹲点,那天晚上刚放完炮,认为安全以后,先进去了几个人,看了一下,隧道突然塌下来了,把我炸得都趴下了,趴下以后就昏过去了,昏过去以后他们把我抬出来,抬出来以后就送到卫生站检查治疗。所以在治疗过来以后,这个脑子就不行了。一个是痛,一个是头昏,头痛,再一个记忆力衰退,衰退到什么程度,我有时开会,带去的茶缸,带去的笔记本,经常忘记带回来
退休以后,几个方面有体会比较深切,一个生活水平年年在提高,我20多岁在朝鲜的时候,牙齿虽好,但是咬不动,要用开水泡一泡才能吃下去,80多岁了,吃现在的压缩饼干,又香又松。我们到了成都去了一趟,过去是成都要走几天几夜了,现在我们是当天就走,早晨走晚上就到了,所以这个完全不一样。我看是子孙后代要越来越好了,我说你们现在的条件完全是不一样的,国家党创造了这样条件,你们一定要珍惜,一定要前进,一定要努力,为国家为人民做出更好的更辉煌的成绩出来,使国家更强大、更发达。(倪嘉琪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