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档案部门主动作为 获江苏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 批示肯定

发布时间:2025-08-05 浏览次数:27次

江苏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刘小涛近日苏州档案工作汇报上作出重要批示:档案馆主动作为,尽职尽责,应予肯定!这一批示不仅是对苏州档案部门工作的高度认可,更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怀与期望。近年来,苏州档案部门坚持以服务中心大局、守护历史文脉、推动改革创新为主线,积极探索档案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路径,为擦亮江南文化品牌、赋能城市治理现代化注入了坚实的档案力量。

服务中心大局:从基层治理到数字化转型的创新实践

在新时代背景下,档案工作早已超越传统的保管职能,成为服务地方治理、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抓手。苏州市档案馆紧扣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精准化、高效化、数字化的服务模式,为苏州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以制度创新破解治理难题。针对开发区档案管理的薄弱环节,苏州档案部门深入调研市内13家国家级开发区,制定并印发《关于推进全市开发区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其经验被《中国档案报》报道推广,成为开发区档案工作的参考案例。在基层治理领域,苏州档案部门同样展现出积极作为。通过推进基层派出所档案规范化、信息化建设,档案工作成为讲述新时代基层治理故事的重要载体,获刘小涛书记高度肯定。

以开放共享提升服务效能。档案的价值在于服务。苏州市档案馆出台全省首个《档案开放审核实施细则(试行)》,推动档案资源有序开放共享。整合资源建成综合查档服务平台,实现市档案馆与工商档案中心的综窗式服务,明显提升了公共服务效率和群众满意度。一位窗口工作人员因业务精湛、服务热心,荣获省级查档之星称号。

以数字化转型赋能政务服务。面对一网通办改革的深入推进,苏州档案部门开展政务一件事单套制归档研究,探索电子发票电子化报销入账归档试点,努力突破最后一公里归档难题。此外,稳步推进数智化平台建设,探索引入智能检索、智能开放审核等功能,让档案管理从人工操作迈向智能决策

守护历史文脉:从文献遗产到红色基因的文化传承

档案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文化的守护者。苏州市档案馆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耕地方记忆挖掘,推动传统技艺传承,赓续红色基因,为江南文化品牌的塑造注入深厚底蕴。

以文献遗产申报擦亮文化名片。馆藏过云楼顾氏档案成功入选第六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这一成就将为深化苏州园林文化研究、加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提供档案支持。目前,苏州已拥有5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1项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1项世界记忆名录,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这些成就的背后,是苏州档案工作者对历史的敬畏与对文化的坚守。

以地方记忆研究服务时代命题。接收著名古城保护专家阮仪三及其家族档案近500件,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提供了历史智慧与经验借鉴。此外,举办地方民族工商业与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学术研讨会暨纪念苏纶建厂130周年座谈会等活动,深度提炼民族工商业历史经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

以红色档案赓续精神血脉。在五卅运动百年之际,苏州档案馆联合多方力量,推出纪录片《百年回响——五卅运动在苏州》及史料展急雨——五卅运动在苏州,展现苏州人民在民族危亡时刻的爱国情怀与抗争精神。这些红色档案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思政教育的鲜活教材。

改革创新:从数据要素化到国际影响力的探索

在数字经济时代,档案工作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苏州市档案馆以改革为笔、以创新为墨,书写出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探索数据要素化改革新路径。获批江苏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点,并完成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文献遗产数据集的知识产权确权与公共数据资源登记,探索档案数据转化为可交易资产的新路径。

打造世界记忆国际品牌高地。立足世界记忆项目苏州学术中心职能,通过举办主题沙龙、推动丝绸档案亮相央视节目等方式,扩大了苏州档案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其中举办的破界·创游主题沙龙活动,获《中国档案报》头版及新华社报道,丝绸档案亮相央视《世界记忆中国回响》《焦点访谈》节目。两篇论文、一项海报入选国际档案大会,彰显了苏州在全球文献遗产保护与利用领域的专业实力。

创新文化产品供给激发活力。举办烽火铭心微展及过云楼文化大讲堂等多元活动,推出《第七档案室·查无此人》BOOK杀、阿卡盲盒及微信表情包等文创产品,图书《艺匠纹制》获评丝绸领域十大出版著作,增强了档案文化吸引力。

(办公室邱思情)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