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韵中的食味人生——诗人周瘦鹃谈美食

发布时间:2025-07-28 浏览次数:19次

在历史的长河中,文人雅士的笔下不仅流淌着风花雪月与家国情怀,不乏对美食的细致描摹与深情眷恋。作诗填词在著名作家、园艺家、社会活动家周瘦鹃先生文学生涯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古吴轩出版社在瘦鹃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之际出版了《周瘦鹃诗词集》(王稼句、何文斌编,20256月出版,以下列引诗词作品皆出自此书),收入古典诗词达一千三百首,从中可一窥其诗人的风范。瘦鹃先生“一生低首紫罗兰”,爱梅花,爱一切美的事物,也包括爱美食,他将生活百味融入诗,用诗句勾勒出美食与亲友的情谊这一首首诗词,既饱含着对美食的热爱,又交织着时代的印记与个人的情感,带我们走进一个充满诗意与烟火气的美食世界更折射出时代变迁中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与爱国情怀

一、战火纷飞中的温情滋味与特殊记忆

193712月,受到战乱影响,周瘦鹃与家人从苏州避居南浔及黟县,前后半年多时间。苦中作乐的十二位友人组成了诗社,“排日作茗谈,以抒客愁。”苦茶集轮值做东道主,以抓阄为序,首次当值的是东吴大学教授吴芷芳,“茗点外更进珂可”。第二次是孙蕴璞、吴献书、程小青三位先生共同当值,同样是佳茗美点,他们指定周瘦鹃歌咏其事,周瘦鹃写了两首七绝作为回报,其一:“弯弯角黍安红豆,粒粒汤圆素手搓。莫谓个中无至味,哀鸿得此已为多。”简单的粽子与汤圆,因友人的心意而变得格外珍贵。在艰难的岁月里,这些美食如同黑暗中的微光,慰藉着人们的心灵。“麻糖甘蔗花生美,更数年糕瘪嘴团。最是西来珂可好,琼浆玉液灌心肝”,友人送来的各类美食,从传统的麻糖、甘蔗、花生,到特色的年糕、瘪嘴团,还有舶来品可可饮品,让诗人欣喜万分串联起了诗人与友人的情谊,也成了艰难岁月中珍贵的记忆片段

第六集时轮到周瘦鹃当值妻子胡凤君肉糜黑芝麻包裹了汤团作为活动的膳食。感动之余,周瘦鹃又写下了两首诗:“醰醰诗味浓如酒,策杖山林乐事赊。松子拾来烧活火,蜡梅花下自煎茶。南廊日暖如衣纩,相与负暄试苦茶。分食汤团庆完聚,权当仙侣饭胡麻”诗中描绘了一幅温馨的友朋生活图景在山林间,拾松子、烧活火、煎苦茶,与一干友人分食汤团这种简单而宁静的幸福,让诗人仿佛置身仙境。此时的美食,不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食物,而是成为了情感的载体,承载着夫妻间的爱意。

苏州在日寇盘踞时期,社会风貌发生了巨大变化。那时的咖啡馆门口贴着“欢迎皇军”的招贴,还特设女招待,这都令诗人疾首痛心,去咖啡馆喝咖啡的乐趣不再老画师邹荆盦爱咖啡成癖,密藏着好几罐名牌咖啡尤其以“海格”咖啡最为名贵诗人口占三绝句作为答谢。“卢仝七碗浑闲事,一盏咖啡意味长。苦尽甘来容有日,借它先自灌愁肠”一杯咖啡,承载着对时局的无奈与对未来苦尽甘来的期盼。“白发邹翁风雅甚,丹青写罢啜咖啡。明窗静看丛蕉绿,月季花开香满衣”描绘了喜欢种植月季花的邹荆盦前辈的风雅,也从侧面反映出在动荡年代里,文人内心坚守的那份宁静。瓶笙声里炎炎火,彝鼎纷陈闻妙香。我欲晋封公莫却,咖啡壶畔一天王。咖啡在此刻,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成为了诗人抒发情感、排遣愁绪的媒介,见证着那段特殊的历史岁月。

新时代的独特茶香美食赞歌

进入新时代,周瘦鹃经过短暂的抉择与犹豫,重新拿起笔来,描绘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他的身影越发的忙碌了。

195577日清晨,在拙政园的见山楼上举行的联欢茶话会多面学人汪星伯先生提前将碧螺春用桑皮纸包好,安放在莲花中,待次日早起取出他给茶话会的众人一一冲泡品尝诗人写到:“玉井初收梅雨水,洞庭新摘碧螺春。昨宵曾就莲房宿,花露花香满一身用早前收好的梅雨水冲泡沾染了荷花香的新鲜碧螺春,起先并没有特别的滋味,在二泡三泡之后,莲香沁脾,别具一番风味。“及时行乐未为奢,隽侣招邀共品茶。都道狮峰无此味,舌端似放妙莲花”“翠盖红裳艳若霞,茗边吟赏乐无涯。卢仝七碗寻常事,输我香莲一盏茶这样的活动,让饮茶不再是简单的解渴,而是成为了一种充满诗意的享受,展现了文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和对美的独特感悟也让后人从诗句中遥想当年的场景,可与《红楼梦》《浮生六记》中的茶饮桥段媲美。

周瘦鹃对家乡苏州的美食有着深厚的情感,在他的笔下,苏州的美食与美景相得益彰。《望江南·苏州好》一百首是周瘦鹃后期诗词的代表作,这一组词作将苏州的特色美食与地域风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苏州好,选胜上天平。借问试茶何处是,白云泉水自澄清。七一碗时倾”描绘了在天平山试茶的惬意场景,白云泉水与清茶相得益彰“苏州好,嘉果满东山。万树枇杷千树栗,杨梅拖紫橘流丹。我欲当盘餐”展现了东山丰富的水果资源,枇杷、板栗、杨梅、橘子等果实累累,让人垂涎欲滴“苏州好,茗碗有奇珍。嫩叶喷香人吓杀,纤茸浮昱碧螺春。齿颊亦留芬”“苏州好,水产出南塘。茭白红菱多隽味,鸡头莲藕有清香。不厌百回尝这两阕赞美苏州名碧螺春茶南塘水产“苏州好,食谱著南东。松鹤楼头人似织,工农鼓腹乐融融。肴核味无穷”介绍了著名的餐馆松鹤楼,以及群众在此享受美食的热闹场景“苏州好,好个采芝斋。松子胡桃精选剔,糖霜蜜露巧安排。风味十分佳”则赞美了采芝斋的严选与特色。这些文字,既是对苏州美食的赞美,也是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1962年的广州除夕团圆饭上,诗人席卡上的“鹃”字被错“娟”,这一小小的插曲,引发了诗人的感慨。他写诗道:“琼筵开处欢情畅,一样团圆在异乡。六十七年如梦过,那知今夕变红妆”诗人在异乡感受到了团圆的欢乐将自己比作“红妆婵娟”,增添了一丝幽默与豁达。在虞山,诗人品尝到了王四酒家的血糯,写下“形势当前灿如霞,佳肴旨酒尽堪夸。老来蔗境甜何似,血糯亲尝王四家对美食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周瘦鹃以诗人的敏锐视角和细腻笔触,将美食与生活、情感、时代紧密相连。他笔下的美食,或承载着友情、亲情,或见证着时代的变迁,或展现着地域的风情,让人更能感受到一个时代的缩影和一位文人丰富的内心世界。无论世界如何变幻,诗人周瘦鹃唯一不变的是“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的感叹以及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何文斌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