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食话:苏宴为谁开 | |||||
|
|||||
苏宴之名不知起自何时?我能找到的是收录在《圆明园》一书中的《乾隆四十八年正月膳底档》,那一年上元节的前后三天“伺候上苏宴”。苏宴,是帝皇独享之宴。不独在乾隆朝,之后的嘉庆、咸丰二朝也照常有苏宴。 清宫御膳制度可归纳为两大体系:一是满族特色的满席(以烧烤、饽饽为主),二是汉族传统的汉席(含山东风味、江南风味)。明朱棣建都北京时,山东风味随山东人在北京的经营而传入,宫庭亦多山东厨师,满清入主紫禁城后,清宫御膳沿袭了山东风味;同时,从东北带入清宫的满族食俗,以及用东北食材烹制的肴馔,成为清宫御膳的主体;乾隆巡幸江南,对江南肴馔大为欣赏,乾隆三十年,苏州织造厨役张东官随驾回銮成为御厨,治馔伺君十九年。 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十三日,乾清宫总管郭永清等传旨:十四、十五、十六,此三日戏毕入宴。十四日八阿哥进酒,十五日总管肖云鹏进酒,十六日阿桂进酒。 戏毕入宴,此戏为承应戏。承应戏是宫中逢时按节令演出的戏剧,分月令承应戏、庆典承应戏和朔望承应戏,亦称“节令戏”或“应节戏”。立春、上元、燕九、寒食、端阳、七夕、中秋、重阳、腊日、冬至、祀灶、除夕等节庆都要唱“承应戏”。一年之中,“承应戏”的戏本大约有两百多种,每个节令都有相应的剧本,可以因时轮换上演。从演出的内容来看,承应戏分为演人和演神仙两类。 八阿哥永璇即仪郡王;正月十五日妃嫔陪膳,由总管肖云鹏进酒;阿桂是乾隆朝出将入相的少数重臣之一,被誉为“乾隆名臣之冠”。陪膳宴桌设在苏宴桌的东边和西边。 苏宴,前两日设在圆明园奉三无私殿,殿名取自《礼记·孔子闲居》:“奉三无私,以劳天下。”即,奉行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比喻象天地日月那样无私。第三日设在圆明园正大光明殿。 十四日,东西两边摆有帏子高桌六张。东边:睿亲王、庄亲王头桌宴一桌,仪郡王、十五阿哥二桌宴一桌,怡亲王、恒郡王三桌宴一桌;西边:诚亲王、质郡王头桌宴一桌,十一阿哥、十七阿哥二桌宴一桌,定郡王、和郡王三桌宴一桌。 十五日,东西两边摆有帏子高桌五张。东边:愉妃、惇妃头桌宴一桌,十公主、循嫔二桌宴一桌,禄贵人、白常在三桌宴一桌;西边:颖妃、顺妃头桌宴一桌,诚嫔、林贵人、明贵人二桌宴一桌。 十六日,东西两边摆有帏子矮桌八张。东边:三保、阿桂头桌宴一桌,福隆安、嵇璜二桌宴一桌,永贵、曹秀先三桌宴一桌,董诰、万福、萨载四桌宴一桌;西边:拉他那西第、扎拉丰阿头桌宴一桌,和珅、海蓝察二桌宴一桌,梁国治、德勒克三桌宴一桌,王进泰、常青、福长安四桌宴一桌。 清宫实行两餐制,卯正早膳,未正晚膳。苏宴用膳时间从未正(下午2时)开始,至申时三刻(下午3时45分)。所用碗、碟、盘也有专门讲究,如正月十四日和正月十六日使用“青白玉碗”“青白玉碟”“青白玉盘”。而正月十五日用“铜胎掐丝珐琅碗”“铜胎掐丝珐琅盘”“铜胎掐丝珐琅碟”。 苏宴的流程繁复,大致为摆台、摆热宴、升座起祝、请宴桌、送汤膳、奉旨送奶茶、转宴、摆上用酒膳、摆陪膳酒宴、送元宵、送酒奏乐、请酒、送果茶、抬开酒桌、向外请宴桌、赐宴等,以正月十五日为例。 一、摆台:午正(12时) ·着紫檀木苏宴桌一张,宝座扶手至两桌边二尺二寸,摆高头七品(铜胎掐丝珐琅碗上安灯笼花),万寿万寿万万寿两边花瓶一对,高头碗足前桌边二寸二分,两边碗足至桌边六寸五分,高头碗足至怀里桌边二尺五寸。 ·群膳三十二品(内有外膳房四品,铺内伺候六品),俱铜胎掐丝珐琅碗,碗足至两桌边七寸六分,摆四路,每路八品;万寿无疆两边干湿点心四品,奶子一品,敖尔布哈一品,铜胎掐丝珐琅盘两边、万万万两边糟小菜一品,老腌菜一品(万寿),东边南小菜一品,清酱一品(无疆),俱铜胎掐丝珐琅碟,碟足至两桌边七寸,后桌边二寸,中匙、筯、叉子、手布、纸花、筷套安毕。 ·内庭陪膳的五桌宴,每桌高头五品(龙凤紫漆座碗上,安灯笼花),两边花瓶,群膳十五品(内有外膳房二品),白里绿行龙黄碗菜二桌,白里酱色碗菜三桌,每桌干湿点心四品,小菜四品(内有清酱一品),匙、筯、纸花、筷套安毕。 二、摆热宴:未初三刻(13时45分) ·太监常宁传摆热膳,惟有汤膳不摆。 三、升座起祝 《清史稿·礼志七·嘉礼》记载:“凡大宴,皇帝升座,群臣行礼,乐作,进茶、进酒、进馔,皆依仪。”皇帝升座时,陪膳一众人等行叩拜礼。卤薄依仗列队、奏乐,皇帝在御座前站立,由内侍展开黄云缎坐褥,皇帝落座后,御前侍卫分立左右,执事官员高呼“升座礼成”。 四、请宴桌 ·上升座毕,总管首领四人往里请宴桌毕,乐止,出殿外。 ·妃嫔等位入座毕。 五、送汤膳 ·随送万岁爷汤膳,一对盒进(东边一盒,燕窝鸭羹汤膳一品,铺内伺候粳米膳一品;西边一盒,燕窝鸡丝汤一品,鸭子鸭腰汤一品)盒盖一出,就送妃嫔等位汤膳,一盒进,每位粳米膳一品,羊肉卧蛋粉汤一品,俱用红漆菊花式盒。 ·汤饭出入均是头桌先进,头桌先出。送茶、送酒俱是一样送。 六、奉旨送奶茶 ·乐止,承应戏未完,奉旨送奶茶,总管肖云鹏请奶茶,至万岁爷前跪进奶茶。 ·奶茶碗盖一出,就送两边妃嫔等位。 ·奶茶毕,将茶桌抬开。 七、转宴 ·先转上用汤膳碗、小菜、群膳、金匙,高头惟有花瓶、筷子不转,花瓶往里挪,挪至里边桌几角上,将酒膳摆二路,花瓶往外挪,挪至外边桌几角头。 ·头对盒进出,二对盒进出,随二对盒转内庭等位陪宴,俱从外边往里转,先转高头群膳、小菜、点心、汤饭、匙子,惟有花瓶、筷子不转。 八、摆上用酒膳 ·转宴毕,奏乐,随摆上用酒膳一桌,三十二品,四对盒进,摆四路,每路八品,头对盒菜八品,二对盒果子八品,三对盒菜八品,四对盒果子八品,俱铜胎掐丝珐琅盘,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盘足至前桌边四寸五分。 九、摆陪膳酒宴 ·(上用酒膳)头对盒进出,随二对盒,摆内庭等位酒宴,妃嫔等位酒宴,一对盒进,此五桌每桌十五品(菜七品、果子八品);绿龙盘二桌,青龙盘三桌。 十、送元宵 ·(酒宴)摆毕,送上用元宵一品(三号黄碗)。一盒呈进,用香色菊花式盒,盒盖一出,就送妃嫔等位元宵,每位元宵一品(位分碗)。 十一、送酒奏乐 ·送元宵毕,总管等出,殿外乐止,随送酒,奏乐。 十二、请酒 ·总管肖云鹏请酒一杯至万岁爷前,跪进酒毕,斟赏酒一杯,饮毕,请看杯酒,至万岁爷前送看杯酒毕,出殿外,看杯酒一进,就送内庭等位酒。 十三、奉旨送果茶 ·送酒毕,乐止,承应戏未完,奉旨送果茶,总管肖云鹏跪进万岁爷果茶,果茶碗盖一出,就送妃嫔等位果茶。 十四、抬开酒桌 ·总管等四人将酒桌抬开,内庭等位出座,奏乐。 十五、向外请宴桌 ·总管等四人往外请宴桌毕,上起座毕,乐止,茶膳房转宴。 十六、赐宴 ·总管肖云鹏奏过,传旨:苏宴一桌、酒宴一桌,赏南府景山众人。 苏宴并未收录进《光禄寺则例》,与汉席也对照不上,疑为皇室特例。乾隆的膳单中,菜名带“苏”字的较多,如苏脍、苏羹烫膳、苏州丸子、苏州糕、苏造等。不知苏宴最离不开的紫檀木苏宴桌今在何处?自明代起,苏式家具就蜚声海内外,在马未都先生的收藏品里,有一张清康熙紫檀木雕螭龙纹大画桌,长宽高分别为182cm、96cm、90cm。目前尚未发现苏宴桌的实物遗存,推测其可能毁于战火或流散海外。 苏宴之苏,毫无疑问是苏州。苏州历来是江南富庶繁华之地,饮食文化发达,明清时期更成为全国经济文化重地,苏宴反映了苏州菜对宫廷宴席的影响。 “转宴”是将苏宴桌上的菜肴,依次传递至内庭等位陪宴,强调皇权至高无上、按等级分配以及共享盛宴的“团圆”寓意。 “上用”即皇上专用;敖尔布哈为满语音译,即奶饼子,是满族传统油炸食品;清宫里的老腌菜以春不老(芥菜)为原料,故有“万寿”之意;南小菜为南味小菜,据《进小菜底档》(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记载,大抵为糟蛋、糟萝卜、青笋、银鱼、虾米、酱瓜、酱姜、酱王瓜、酱杏仁、酱豆角、风肉等;清酱,今称酱油。出于酱而无酱,谐音“无疆”;果茶,或为干果或鲜果入茶。如苏人所饮青橄榄茶,谓之元宝茶,既取果香,又喻物吉祥;南府、景山,是隶属内务府的清后宫音乐和戏曲管理及承应机构。乾隆年间,苏州梨园子弟不断增多,均居于景山及南府内,称为南府学生。 随着清帝退位,苏宴制度戛然而止,仅存档案供后人追忆其盛况。 (蒋洪) |
|||||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