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瘦鹃 | |||||
|
|||||
周瘦鹃(1895~1968)
原名国贤,字祖福,号瘦鹃,笔名有泣红、怀兰室主、紫罗庵主人等。 1895年6月30日出生于苏州。祖上是里下河泛舟来苏的船民,以后就在苏州定居。年幼丧父,家境贫寒。1909年以义务生(即免费生)的资格考入上海大南门著名的民立中学。1912年毕业后留校任英文教员,一年后脱离学校,开始了他最有兴趣的写作生涯。1914年与友人王纯根创办了《礼拜六》周刊,风行一时。1916年入中华书局任翻译编辑,同时加入南社。与严独鹤、程小青等人合译《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并出版。1917年因翻译出版《欧洲名家短篇小说丛刊》收到鲁迅先生的赞誉。1920年后,应《申报》馆之聘,先后担任副刊《自由谈》、《春秋》主笔。1921年9月,主编《半月》杂志。1922年6月主编《紫兰花片》。1922年参加了上海的文学团体“青社”,同年又加入赵眠云、范烟桥等人在苏州发起组织的“星社”。1923年,周瘦鹃编《新小说从书》、《侦探小丛书》、《名家短篇小说集》、《紫罗兰庵小丛书》、《紫兰集》等。此后曾先后独办或与他人合办《上海画报》、《紫罗兰》、《游戏世界》、《中华》、《紫葡萄》、《良友》、《新家庭》、《儿童之友》等刊物。1936年9月,鲁迅等21人签名发表联合宣言《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周瘦鹃也在《宣言》上签名,成为上海文艺界抗日统一战线的一员。抗战爆发后避居于浙江南浔及皖南黟县南屏村。抗战胜利后回苏州定居,边创作边研究制作盆景,并将寓所辟为“周家花园”,任人参观。 解放后,周瘦鹃即担任苏州园林整修委员会委员,此后担任苏州园林处顾问,为苏州园林的保护、修复与开放作出了贡献。此外还先后担任第三届、第四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会员、江苏省人民代表、江苏省文联常委、苏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苏州市博物馆副馆长等职。 周瘦鹃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迫害,于1968年8月12日夜含冤自尽身亡。 80年代,周瘦鹃被国家建设部追认为盆景艺术大师。 |
|||||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