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档案馆2017年档案利用典型事例汇编 | |||||
|
|||||
2017年4月,苏州市档案馆查档窗口喜获省级“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这是对我馆查档接待工作的肯定,也是激励和鞭策。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窗口工作人员秉承一贯的服务宗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热心、细心、耐心的“三心”服务认真对待每一位查档者。2017年全年共接待社会各类档案利用者2489人次,调阅档案11445卷,复印原始资料6882张,提供电话查档咨询2137人次,查档满意率为100%。查档接待服务受到市民纷纷点赞,窗口留言簿上有自发留言十余条。全年民生档案利用占比七成以上,学术研究、编史修志、宣传教育也是档案利用的重点。现将一年来的档案利用典型事例汇编如下:
一、编史修志
9月27日,苏州市委政法委员会的王主任因编写《政法志》的需要来我馆查档。查找内容涉及两个全宗,一个是政法委,一个是司法局。由于进馆范围不同,工作人员分批查找,在政法委全宗档案里查到1983年到1990年的历年政法工作总结以及大事记,在司法局全宗档案里查找1986年到2000年间司法行政、法院等部门的工作情况和汇报材料。工作人员共调卷三十余卷,提供复印近两百页,为王主任编写《政法志》提供了依据。
11月2日,苏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张主任来馆查档,因接到编写《新四军太湖游击队地下青年团纪实》的任务,需要查询相关佐证的档案材料。据悉,新四军太湖游击队地下青年团成立于1949年初,后因组织关系衔接问题受到不恰当的处理,1986年江苏省委予以纠错。该组织共有180人左右,我馆档案中涉及到相关人员的信息,包括干部任免通知、干部名册、青年团第二届代表大会登记表、考察学习报告等极为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张主任为编写《纪实》先后三次来我馆查询档案,对工作人员的服务相当满意。
11月22日,苏州地税局董主任来馆查档,为编修地税志补充材料。此次需要查询有关工会方面的内容,包括2001年《同意地税局工会委员会换届选举的批复》、2001年2月前后地税局第二次工人代表大会选举方面的文件及2007年11月工会代表大会相关材料。工作人员细心查询,共复印3页纸,解决了他的查档需求。
12月5日,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孟女士来馆查询该院从1997年到2001年的党建资料和历年工作总结等,为编修院志补充材料。苏州市立医院本部,原名为苏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人员认真查询检索,共调阅相关资料12卷,提供复印近百张。
二、学术研究
2月17日,苏州教育学院的顾老师来馆查找张一贯相关材料。据顾老师讲,张一贯是她的外婆,著名国学大师钱穆的第二任妻子。顾老师近期想写一些关于外婆的纪念文章,苦于手头资料较少,特来档案馆咨询。工作人员热情接待,帮她找到了1950年的学校拟聘表和教师登记表两份材料,其中教师登记表为张一贯亲笔所填,上有详细简历和家庭成员情况。张一贯1926年毕业于省立二女师,此后历任慧灵女中小学、城西小学教员,文山初小校长、北街中心小学校长等职。顾老师如获至宝,她不知道外婆还曾在那么多小学任教。她说这两份档案要装裱起来,挂在墙上,作为对外婆永远的纪念。
11月27日,重庆的宣女士来馆查询1945年至1946年国民党21军145师凌谏衔的相关资料。宣女士此前在北京市档案馆查阅了部分资料,并了解到苏州市档案馆保管的老报纸《苏报》上也有相关材料。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宣女士找到了以下资料:《苏报》1946年5月1日第四版凌谏衔的题字及相关文章;1946年5月12日第三版《一四五师昨隆重庆祝军官团二周年纪念、凌师长亲临虎丘指示演习、晚间全体大聚餐载歌载舞》;1946年6月2日第三版《苏州城防指挥部成立、昨日举行隆重仪式、政府指挥官宣誓就职、凌师长亲临誓恳切致训》等。
12月1日,苏州大学的李老师来馆查询苏州稻香村的相关资料。苏州“稻香村”是苏州老字号,相传始创于清朝乾隆年间。北京也有一家“稻香村”,也是制作糕点。两家的“稻香村”商标纠纷案引起全国注目。李老师对这一课题很感兴趣,想就此开展研究。馆藏档案中找到民国时期“稻香村”商标注册案、吴县茶食糖果业职业工会会员名册、同业代表名单、建国后的公私合营申请书、糕点规格配料价格表等相关材料,为其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珍贵史料。
三、宣传教育
随着一年一度的高考临近,各地各种高考纪念活动陆续开展,因为从1977年底恢复高考至今已有40年了。6月1日,苏州电视台的卢老师为制作关于高考的节目来我馆查找材料。工作人员调出馆藏《苏州报》查找,因1977、1978年的报纸不全,只在1979年7月、8月找到相关报道。当时高考时间是7月7-9三日,8月初可查询成绩,报道篇幅不长,却备受关注。工作人员又翻看苏州市高招办全宗1977年、1978年的案卷目录,调出几卷关于高考招生的相关通知、考试办法、考试时间、准考证样式等材料。同时结合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等报纸,了解全国各地的高考相关情况,为电视节目制作提供更丰富素材,共复制相关材料十余张。
6月23日,苏州火车站何先生一行6人来馆查找与苏州站有关的文书材料与照片档案,为站史展览准备素材。工作人员热情接待,首先请他们在档案检索系统中自助查找,通过输入关键词,查出相关历史案卷近三十卷,其中有民国时期京沪铁路时刻表、小包邮件邮费表、吴县站与吴县邮政局往来函件等材料。工作人员又翻看照片档案文件目录,检索出相关照片二十余张,其中有重要客人到、离苏州站的留影,如西哈努克亲王夫妇在苏州站受到热情欢迎的场景、英国玛格丽特公主访问苏州、市领导在火车站为李光耀一行践行等的照片,殊属难得。工作人员共复制相关文件和照片九十余页,为苏州站的站史展览提供了有力帮助。
苏州广电总台《看苏州》节目组和市档案局联合策划《档案放映室》专栏,随着教师节的临近,拟制作节目回忆三十年前的教师节,在节日当天播出,向所有教育工作者献上最温暖的节日祝福。9月5日,节目组成员陈老师特来我馆查询相关素材。工作人员通过查阅档案了解到1985年9月10日是新中国第一个教师节,苏州的“庆祝教师节大会”是在开明影剧院召开的。馆藏档案中还有1985年苏州市文化局发文“关于庆祝教师节,为教师做好事、实事的通知”,市委宣传部组织的“首届教师节大会文艺演出节目单”,市园林局关于“各园林向全市教师免费开放一天”、“对教师优惠供应水产品的通知”等等,苏州市的教师节庆祝活动丰富多彩,为节目直播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有趣的谈资。
9月8日,苏州美术馆工作人员来馆查档,为纪念张一麐诞辰150周年,美术馆拟于2018年初举办《张一麐文献展》,对张一麐先生的生平及其对苏州地方建设的贡献做全方位展示。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检索,查询到张一麐先生相关档案材料数十件,如吴县救济院年刊中提到“盲哑学校在阊门内,郡人张一麐募款创办”,张一麐为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振华女校、东吴大学等校校刊的题词,苏州商会档案中“关于张一麐选为省议员的有关事宜”、“为张君当选而函告各法团”、“为捐款案事函江苏水灾筹赈会”等公私信函,材料极为丰富。工作人员共提供相关档案、照片等材料近百张,为美术馆办展览提供了有力支援。
10月23日,苏州广电总台的陈老师为制作重阳节节目,来我馆查找相关档案资料。1988年,我国将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正式定为“中国老年节”,尊老、敬老、爱老便成了重阳节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关键词。工作人员通过检索,在馆藏档案里找到了一封1989年九月初九,苏州市中医院给退休老同志们的慰问信,里面是满满的敬意和祝福。此外当时各个单位的工作总结中也提到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了尊老敬老的宣传,有黑板报、报告会、表彰大会、祝寿活动、艺术交流活动等,多姿多彩。
四、工作查考
6月8日,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政协委员会办公室李主任等一行4人来我馆查询“祥”字号相关档案,为正在编写的《周村祥字号》补充材料。据介绍,“祥”字号包括瑞蚨祥、谦祥益、泉祥等字号。工作人员调出馆藏资料《百年商会》、《苏州市志》、《苏州老字号》等供其翻看,又在历史档案中检索,查到周村相关资料十余条,如“函为绣业送瑞蚨祥税单祈查核由”、“周村寄吴县包裹两件”、“恢复收寄周村等地商品包裹的函”等,共复印11页,为其写书补充了珍贵史料。
为纪念蒋吟秋先生诞辰120周年,苏州市泰伯庙吴门书道馆文化保护中心正在筹备书法文献展,11月9日,赵老师等两位同志来我馆补充资料,丰富展览内容。工作人员在馆藏档案中找到一些资料,涉及到1937年蒋吟秋为桃坞中学校刊题的字、1956年蒋吟秋任苏州市文物管委会副主任的文件、1978年中秋晚会朗诵的诗稿和照片,以及收录在苏州文史资料选辑上的蒋吟秋的两篇文章,包括“八年护书记”、“江苏官书局及其书板”等,这些档案材料对办理展览有重大帮助。
11月16日,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朱老师一行两人来馆查阅花朵幼儿园相关资料,以办理土地证。在窗口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查到1998年《关于三元西区新村公建配套设计方案的审定意见》、《关于三元中学、三元西区幼托设计方案的会议纪要》、1989年《关于下达新区花朵幼儿园建设任务及明确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材料,共复印16页,为她们办理土地证提供了依据。
五、服务民生
6月28日,市民王先生来馆补充个人档案。王先生于1982年招工进鸿生火柴厂,1991年调到苏州市塑料三厂。工作人员根据他提供的信息,找到其1982年招工进厂的名册以及1991年的工作调动通知单。为了使他的工龄连接更完整,又找出1982年至1991年的历年工资单,共复印13页,为王先生办理退休提供了依据。
8月21日,市民焦先生来馆查询补充档案。焦先生1975年毕业后下乡到知青点,1979年安排进苏州五二六厂知青厂。工作人员根据这些信息检索,在劳动局案卷中找到1979年招工进厂名单、1981年五二六厂知青厂隶属关系划归苏州市二轻局,后更名为知青厨房设备厂”的文件,共复印5页纸,并建议他到当时当地派出所查询1975年户口迁往知青点的迁出证明,以完整他的个人档案。
8月28日,市民杨先生为办理退休连接工龄来我馆查询档案。杨先生个人档案中缺少在苏州市时钟总厂的证明材料,他于1979年招工进厂,至1992年都在时钟总厂工作。工作人员通过查档系统检索,发现他1979年招工进的是延安电表厂,经询问,他回忆起该厂后来更名合并,最后改叫时钟总厂。根据这些信息,工作人员又梳理出该厂的变更历史,查出一系列更名文件。1979年2月延安电表厂改名苏州钟厂,至1980年3月与打字机二厂合并,1980年9月又从打字机二厂划出,搬进苏州钟表材料一厂。1990年钟厂等4个企业合并组建时钟总厂。工作人员把杨先生的进厂材料和1985年、1989年调整工资名册等材料复印,连同以上四次更名文件,共提供8页纸,为其连接工龄提供了依据。
9月20日,市民周先生来馆查找档案,因其个人档案中缺少苏州市感光材料厂的一段工作证明。工作人员利用电脑检索,未找到周先生在苏州市感光材料厂的相关内容。经再次询问,周先生回忆说他当年在单位名字可能写错,写成另外两个同音字。按照他的提示,工作人员再次查找,终于找到了周先生1981年从苏州硫酸厂调到苏州感光材料厂以及1986年从感光材料厂调食品公司的调令,复印3页给他,为他连接工龄提供了依据。
9月21日,市民刘先生急匆匆来到档案馆,查1975年到1991年在市一中校办工厂的工作证明。工作人员在教育局全宗档案中找到1975年的毕业生分配花名册作为进厂证明。再查找其他材料,一时犯了难。工作人员想到校办厂属于市一中,查看市一中全宗档案,可能会有希望。工作人员调阅市一中全宗案卷目录,调阅历年的工作人员花名册,一页页查看,找到了他的名字,共复印4页纸给刘先生,为其连接工龄补充了材料。
9月27日,市民李女士来馆查档,以补充个人档案。她1982年12月初中毕业招工进蔬菜公司胥江菜场,1991年调到新城商场。工作人员电脑检索其姓名,同名的有很多,但是没有和她匹配的信息。又根据单位查找,找到一个发音相似的名字,经询问就是她,原来又是名字写错了。根据新的线索,工作人员翻查1985年到1991年蔬菜公司胥江菜场调整工资的花名册,找到了李女士的证明材料,为其连接工龄提供了依据。
10月13日,市民陈先生来我馆查询1979年至1989年在苏州印染厂的工作证明,以办理退休。陈先生回忆他最早在染织三厂,后来改名叫染织六厂,又并给过装饰布厂、床单厂等,最后才叫印染厂。一连串厂名,把人都绕糊涂了。工作人员耐心查询,找到1979年知青第三染织厂录取名册及历次工厂变更文件,包括1985年更名为苏州第六染织厂、1987年并入床单厂、装饰布厂,1990年印染厂兼并装饰布厂改为印染总厂等。又翻阅1985年、1989年、1990年的调整工资花名册,复印以上材料共9页,为其补充工龄提供了依据。
10月30日,市民张先生经社区介绍来我馆查档,最近各个社区在进行退伍军人信息采集,张先生退伍证丢失,特来我馆查找入伍证明。据张先生介绍,他1962年入伍,1976年退伍,当兵十几年。工作人员帮他找到了1962年金阊区委人武部应征公民入伍通知书存根以及1976年退伍安置进中医院的调配介绍信,这两份材料是他当过兵的直接依据。
11月20日,市民徐先生来馆,急切询问,苏州市一中知青200人下放南通农场,坐轮船出发那天是1968年10月31日还是11月1日呢?工作人员边查档案边问,为什么要纠结具体哪一天呢。徐先生情绪激动,当年一起下乡的老同志们感情很好,到现在还一直联系。最近常常为这个出发时间争执,想确定究竟是哪一天,很有纪念意义的。工作人员仔细检索,找到了1968年的一份文件《关于要求加强领导做好知识青年下乡上山工作请示的报告》,文中提到出发日期是11月1日。徐先生的问题顺利解决,他非常满意。
11月30日,市民张先生来馆查询苏教普师(1991)46号文,关于统一中等师范学校七六级学生毕业年限的通知。因为张先生在办理退休,该文件关涉到他的工龄问题。他于1976年升入中等师范学校,正常情况下毕业年份应为1979年,而他实际参加工作的时间是1978年。这种有悖常理的特殊情况需要找到证明文件。工作人员查到了这份文件,文件中提到:由于当时的特殊原因,形成了该年级学生入学时间、学制相同而毕业年限不统一的情况。经研究,决定将七六级中师学生的毕业年限统一确定为1978年”。这份江苏省教育委员会的红头文件,为确认张先生毕业参加工作的时间(1978年)提供了证明。
(保管利用处)
|
|||||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