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孝思 | |||||
|
|||||
谢孝思(1905- )
字仲谋。贵阳人。在贵阳私立达德中学完成高中学业,并以优等生留校任小学部教员。1927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艺术教育系,从师吕凤子、汪采白、徐悲鸿诸家。1928年至1933年,中央大学艺术教育系毕业;1933年至1938年,任贵阳达德中学、贵阳高中、贵阳师范专科学校教员,达德学校校长。1939年至1940年,任教育部义务教育视察员;1940年至1945年,在国立艺专、正则艺专任教。1946年随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迁居苏州,执教于艺术教育系,除教授绘画、理法灯课程外,还兼授音乐、戏剧、美术三组的共同课目。解放后,谢孝思被推选为苏州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当选为副主席。1949年至1959年历任苏州市政协副主席、市文教局长、园林修整委员会主任,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主任,民主促进会苏州市委副主任。1960年至1966年,任苏州市文化局局长、文联主席、江苏省美协副主席。任职期间,谢孝思为苏州博物馆的建立奠定基础;并先后对拙政园、留园、狮子林、虎丘、沧浪亭、怡园,寒山寺、玄妙观等古典园林和寺庙进行了整修,恢复了它们的原来面目;谢孝思还对苏绣艺术重放光彩发挥了关键作用,并建议成立了苏州刺绣研究所。作为一位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在担任市政协及文化局、文联领导职务期间为苏州的统战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谢孝思至苏州50余年,作画不辍。擅长花鸟、山水、人物,晚年喜写梅花,苍劲老辣。他的画善于将诗情画意熔为一炉,加上清新隽永的题跋,或诗或文,或记叙或议论,使画面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派。谢孝思的书法艺术,无论是真、草、隶、篆都有深厚的功力,并创造出自己独特风格的字体——草篆。1973年以后,先后担任苏州市人大副主任,市政协副主席,市文联主席,名誉主席,民进中央委员,全国政协委员,民主促进会苏州主任委员等职。 |
|||||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