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嘉 | |||||
|
|||||
祝嘉(1899-1995)
原名朝会,字乙秋。1899年3月31日生于海南省文昌县。祝嘉18岁到广州,考入广雅书院,师从胡仁陔教授学习古文、诗词,兼修书法,1917年在广东省立第一中学毕业后,祝嘉回到海南家乡当小学教师、校长。教学之余始学冶印,并常练习书法,以唐碑为主,间喜学何绍基。1927年至新加坡,得同事张叔仁指点,才研究书法理论和临仿古碑,重新奠定了他学书的基础。此后,祝嘉开始接触并研究包世臣《艺舟双楫》及《广艺舟双楫》,这是他书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新起点。1931年由星岛返国,1932年春,作为共产党嫌疑而被捕入狱,狱中苦练书法,数月后被保释。1933年,祝嘉完成并出版了他的第一部书学著作――《书学》。此年开始与日本《学书大道》主编伊藤东海通信,一直到伊藤先生去世。也因此祝嘉被加上了“汉奸”这一莫须有的罪名,连发表书法作品的权利也被剥夺了。1936年,祝嘉参加“中国文艺社”。1937年春,他作为书法界名人代表参加由中央政府组织的考察访问团访问、考察镇江焦山,与徐悲鸿,吴作人等同行。1939年,任职于四川壁山图书馆时,写成《中国书学史》。1940年,任教金石学,文字学,兼任书法组导师。1947年,随社教学迁到苏州,从此一直定居在苏州,大部分作品都是在这里写成。是年八月,《书学史》出版,被当时《大公报》称为“中国第一部创作”。1948年,《祝嘉书学论从》、《愚庵书话、碑话合刊》、《书法三要》等相继以“中国书学研究丛书“名义出版。1950年,调至苏州市二中任国文教员。此后书法艺术在我国一度沉寂,但祝嘉仍不断地撰写书学著作,1957年起几乎每年都有新著完成,但只暂束高阁,不能出版。1968年至1969年间,除写成《书概疏证》外,在家开始义务设帐授徒。1975年起,祝嘉的《书学简史》、《临书丛谈》、《书学新论》等书相继在香港出版。1980年6月,参加江苏省书法篆刻工作者会议,7月又与日本“以文会”书法友好访中团交流书艺。1981年被选为政协第二届委员会委员。1982年,《书学论集》由南京金陵书画出版社出版,这是解放后由我国内地出版的第一本祝嘉著作。1983年4月,参加在绍兴的“纪念王羲之撰写《兰亭序》一千六百三十周年暨中国书法史讨论会”。1985年后多次为大专院校作书法讲座。1986年被聘为中国书法协会江苏分会顾问,其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展”赴比利时、法国展览,又入选“当代名家展”及“第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1989年《人民中国》日文版专题介绍《祝嘉其人和作品》。此间,祝嘉的书法作品正逐步受到重视,被各种重要书籍、刊物编入并刻入碑林,被博物馆、美术馆等单位收藏。1990年,《书学史》被编入我国大型书集“民国丛书”出版,并发行单行本。1993年,祝嘉学院在苏州成立,祝嘉任名誉院长。1994年10月,被聘为“95 瘗鹤铭碑国际书法大赛”总顾问。1995年10月1日凌晨病逝,终年97岁。出版著作《书学史》、《书言格言疏证》等67种书,300多万字。祝嘉不仅是一位近代论书法著作最宏富的书法理论家和兼擅隶、篆、楷、行、章草、今草地书法大家,还是一位在近代书法史中不可忽略的,尽毕生精力为复兴中国书法倡导书法教育的受人尊敬的导师。 |
|||||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