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创建中华医学会的五位苏州名医

发布时间:2025-10-27 浏览次数:6次

 

记创建中华医学会五位苏州名医

19152月5日,伍连德、颜福庆、俞凤宾等二十一位医师,在上海集会正式宣布成立中华医学会。在二十一位中华医学会创建人中有曹丽云、陶漱石、成颂文、李詠和、俞凤宾五位苏州先贤。重温先贤的生平事迹,纪念中华医学会成立110周年。

一、曹丽云

曹丽云(1886-1922出生于苏州。父亲是东吴大学创办人之一、监理会著名华人牧师曹子实。曹丽云从小受父亲医学方面的熏陶,立志成为一名医生。1896-1901年就读于上海中西女塾。1902年,曹丽云、胡彬夏等8位女学生,在清政府电务局总办经元善的带领下赴日留学。曹丽云就读于日本长崎活水女校,1904年毕业,因成绩优异荣获优秀奖章。

1905年-1907年,曹丽云就读于美国林园大学医科毕业后就读于宾夕法尼亚女子医学院,获医学士学位。毕业后的一年间,曹丽云在芝加哥玛丽-汤普森医院实习。当时,华人女性医生在美国罕见她凭借高超的医术和高尚医德大受患者喜爱。后因母亲病重,曹丽云毅然回国侍奉。

1912年,曹丽云放弃在上海执业的个人发展,受聘南京基督教贵格会所办的贵格医院,从事产科诊疗,不久晋升为院长。针对助产士专业技术缺乏的问题,她以毕业护士为对象,亲自为22名毕业护士提供助产培训。后与官方合作,开办了一所助产士培训学校。她还面向公众,发表关于健康主题的演讲1912年11月至1918年7月的五年间,医院蒸蒸日上。

19152月5日,曹丽云参与发起成立中华医学会,被推选为协助员。1916年,中华医学会召开第大会,她当选为会员部委员,发表演说《看护妇的训练》。1920年,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三次大会,并当选为卫生教育部委员。

曹丽云离开南京贵格医院后,受聘天津北洋女医院,担任院长兼护士助产学校校长。上任后,行医办学有方,很快解决了医院的財政、设备问题,迎来建院以来最好的时期。

1922年8月,曹丽云不幸因中风病逝,年仅36岁。为纪念曹丽云,接任院长丁懋英将医院修建的护士楼命名为“丽云楼”。曹丽云的故友、美国圣路易市的名医玛丽-麦克莱恩为她写传,1925年出版《Dr. Li Yuin Tsao:CALLED AND CHOSEN AND FAITHFUL

二、陶漱石

陶漱石(1888-1984),吴县人。1909年入苏州天赐庄妇孺医院女医学堂医科学习,1914年毕业留在医院工作。

1915年2月5日,陶漱石参加中华医学会成立大会,她是二十一位发起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1918年9月至1919年4月,苏州天赐庄妇孺医院及女医校医护人员,由美籍医师带领,远赴西伯利亚海参崴参加了美国红十字会组织的医疗救护工作。中国医护人员有十三人,包括医生陶漱石药剂师陈赓萍医学生护士,她们克服各种困难,开展了后方医务和难民工作。

回到苏州后,陶漱石受聘于苏州上津桥妇孺医院,担任主治医生。1919年9月15日至10月25日,世界女医大会在美国纽约召开,陶漱石代表中国参加了会议会后,她在费城妇孺医院实习一年,1921年返回苏州工作。

1927年7月至1928年9月,陶漱石受聘担任博习医院妇产科副主任。1929年,她到上海医学院(时称中央大学医学院)任助教;任中华医学会(上海)卫生实验处儿妇科、內科主任。

抗日战争胜利后,她担任申新二厂医务主任,中华医学会卫生实验区诊疗所儿科、妇科、内科主任。之后在上海四川路底山阴路青庄四号寓所应诊。除了诊治病人,还面向大众演讲《产前产后之卫生》,在电台播讲《健康与生命》,普及健康知识。

1982年,应编纂《苏州市卫生志》需要,94岁高龄的陶漱石接受了访谈,留下了珍贵的《美国教会在苏州办的两所妇孺医院》口述史料。1984年,陶漱石医生在上海去世,享年96岁。

三、成颂文

成颂文(1873-1965),祖籍松江。1883年入苏州博习书院学习,1893年毕业后,留在书院担任格致助教数年。

1894年,苏州天赐庄妇孺医院与博习医院合办医学院,时称苏州监理会医学院。招收男女学生,分班教学,学制五年。1897年,成颂文入校就读,苦读五年后,“教习咸刮目待之”1902年10毕业后,“留司博习医院事务”,担任医学院教习和提调。

1908年6月,成颂文由教会资助赴美国学习。回国后,征得博习医院同意,在苏州天赐庄自设诊所开业,是当时苏州著名的内、儿科医师。同时,还担任东吴大学校医。

苏州潮湿多雨,每当夏秋疫病流行。1909年9月曹南笙、成颂文、杨济之等苏州城内东华严寺,创办时疫病院,专治急痧痢症,病人不论何时,均可入院,分文不取。是近代苏州第一个采用西医疗法集中治疗疫病的公益医疗机构。

1915年2月5日,成颂文参加中华医学会成立。之后,积极参加各类活动。19222月,在上海举行的第四大会,宣读论文《肺痨病之治疗》。19241月,又在南京举行的第五大会,宣读论文《血压之研究》。同年7月,科学名词审查会第十次大会在苏州阊门外江苏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召开。成颂文和俞凤宾作为医学组生理学名词审查代表出席。

抗日战争期间,成颂文寓居上海。抗战胜利后,回苏州重新开业。1946年11月,中华医学会吴县分会在博习医院开会商讨复员。会上推选张卜熊为理事长成颂文为监,议定每月举行学术讨论一次。

成颂文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赢得患者广泛的赞誉,《苏州明报》多次刊登对成颂文医师的感谢广告。1965年,成颂文病故于苏州寓所,享年92岁。

四、李詠和

李詠和(生卒不详)1903年,苏州监理会医学院并入东吴大学堂,建立东吴大学堂医学专科。李詠和为甲A班医学生,1904 年毕业后担任博习医院助理外科医师。

191210月的一天,医院接诊了一名已病了五个多月的小女孩,亲友们都确信她得了肺痨。女孩浑身疼痛难忍,由仆人背着,母亲给她吸食鸦片,已经成瘾,呆滞消瘦,奄奄一息。李詠和用显微镜检验,在排除了肺痨,并只发现少量肠道寄生虫后,又检查了血液,发现血液中充满了疟原虫。确诊后,用大剂量金鸡纳霜治疗。病人很快康复,并且戒除了鸦片烟瘾。

1913 年 1 月,苏州停止了以吸食为目的的鸦片销售。苏州市公所聘请博习医院院长柏乐文、医师李詠和和药剂师王拙存创办戒烟所,给那些有鸦片瘾的穷人提供免费戒除治疗。李詠和戒烟“素有心得”,王拙存为博习医院药科毕业生,戒烟效果显著。《博习医院成绩册:本院创办人柏君六秩大庆之纪念品》(1917记载,美国监理会博习医院干事7人,包括柏乐文、苏迈尔、福梅恩女士、李詠和、富绍卿、江赓扬、李洪森。前3位为美籍院长、医师,李詠和位列华医师第一。

为勉励医学生刻苦学习,并纪念医师李詠和,东吴大学设有李詠和纪念奖学金,每学期五十元。家境清寒而成绩优良的医学预科生都可申请。

五、俞凤宾

俞凤宾1884-1930),名庆恩,凤宾,太仓人。童年就读于苏州城西五亩园义塾14岁上海圣约翰学校,先读文理科,后转医科。1908年,获圣约翰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12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公共卫生学,获博士学位。

1914年5月回国上海自己寓所和南京路34号分设诊所行医。19152月5日,中华医学会正式宣布成立,俞凤宾担任学会庶务(总务)10年里俞凤宾南京路34号的诊所一直是中华医学会办公会所

1916年2月,俞凤宾参加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大会当选学会副会长及编辑部、名词部部员。次1月在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大会上当选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杂志》总编辑(至1925年)以及会员部、名词部部员。1920年2月在中华医学会召开的第三次大会上当选第三任会长(至1922年2月第四次大会)。

1916年,俞凤宾即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医学名词意见书》,呼吁急需筹划医学名词翻译。同俞凤宾代表中华医学会参加医学名词审查委员会会议,成为医学名词审查工作的实际主持人。

俞凤宾倡导现代西医,同时反对废止中医,主张中西医结合。他还是柳亚子创办的“南社”成员,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的医学顾问,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即交通大学的前身)校医。他勤奋笔耕,积极倡导学校卫生和健康教育,留下了大量的医学论著和科普文章。

1930年12月4日,俞凤宾因慢性肾炎恶化不幸去世,年仅46岁。各界对俞凤宾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赞扬他为中国现代医学发展作出的贡献。

范庭卫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