浒墅关记略:运河枢纽的兴衰浮沉 | |||||
|
|||||
在江南水乡的温婉画卷中,有一处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与历史的荣光的地方,在“人间天堂”苏州的西北部。浒墅关,依傍着悠悠京杭大运河,见证了无数舟船往来、商贾云集的繁华盛景。民间流传着“物华天宝黄金地,人杰地灵浒墅关”的佳话,赞誉其地之灵秀、人之杰出。如今,让我们翻开《浒墅关志》,沿着历史的脉络,一同走进这座古老关隘的前世今生,探寻它从兴起到衰落的沧桑历程,感受那岁月流转间沉淀下的无尽韵味。 浒墅关的名称沿革 相传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求吴王剑,发闔闾墓”,见白虎蹲丘(今苏州虎丘)上,率部追赶,虎西走二十五里而失,虎不见处,即为“虎疁(liú)”之地,因此得名。唐代时,为避讳太宗父亲李虎的名讳,改名“浒疁”。五代时,吴越王钱镠忌“疁”(镠、镠同音liú ),遂更名为“浒墅”。按经义,水际为浒,野田为墅,从地势得名。宋《吴郡图经续记》又称之为“许市”。 明宣德四年(1429年),户部设钞关,“户部令南京至北京沿河客商辏集处设立钞关正统六年罢”,浒墅钞关设立,遂名“浒墅关”。俗语称“关廊”,但未设卡闸与署衙。正统六年(1441年),撤钞关,浒墅关名仍沿用。景泰元年(1450年)朝廷因“户部尚书金濂建言仍于浒墅添设钞关”,户部主事王昱建关署“明远楼”于此,成为全国七大钞关之一。成化元年(1465年),又撤关,于成化七年(1471年)恢复九江、苏、杭三府钞关。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又复置税务于浒墅关北,一地两关。泰昌元年(1620年)停革北(津)一关,钞关直至清朝沿用。 浒墅关钞关设立背景 元至正年间(1341-1367年),浒墅关已设“抽分竹木场”,对过往船只征收货物税,分办“客商往来货物以多寡为制”。明洪武初年(1368年),设官署,并在苏州阊门、葑门、平望置抽分竹木(包括木柴、木炭、茅草、芦柴)场,后以不便罢,“设浒墅巡检司”,盘诘过往船只(经商船)。宣德四年,因商贩拒用正在贬值的大明宝钞,政府准许商人在商运中心地点用大明宝钞交纳商货税款,以疏通大明宝钞,并趁机增税。在这些地点设立征收商货税款的税关,因此得“钞关”之名。 浒墅关因水运通达便捷,又“衿领闽浙,控引江淮”,“十四省通衢之地”而被明王朝设为榷(què)关之地。 浒墅关的发展与地位 浒墅关钞关的税收主要根据船只的载重量、货物种类和运输距离等折银征收。例如,宽五尺的船每条收钞十贯,一丈四尺的船收钞二百贯。明朝时,课税根据过关船的大小与类别来分,一丈四尺(以船梁头高度计)为限,分为“沙船、河船、膛船、航船五尺至一丈四尺”、“长船、川船、乌船、赣船六尺至一丈四尺”,不同类别船只的税额有所不同。例如,宽五尺的沙船每条收钞十贯,一丈四尺的船收钞二百贯。清朝进一步细化了货物种类,分为平料类、加平料类、补料类和加补料类。例如,宽七尺的船平料每条收银四钱二分,加平料收银六钱三分。 浒墅关设立后,逐渐成为明代最著名的钞关之一,是运河上名副其实的“钱匣子”,浒墅关的税收收入不断增加。崇祯元年(1628年),明朝因军饷维艰,“浒墅关加增新饷银4375两”,二年又加增饷银4375两,三年“遵旨酌议,措饷浒墅关加增新饷银17500两”。原额新增,再加余羡银共113750两。崇祯七年,浒墅关向明王朝供银已达179893两。明代中期以后,浒墅关的税收收入长期位居全国钞关之首,在明代以后的400多年间,浒墅关商贸兴盛,乾隆年间“浒墅关正羡税银五十余万两”,被称为“运河第一钞关”。 浒墅关辖有“三巡检司”“沿海四港”“内河八港”,包含今上海、常熟、太仓、宜兴等境内多处。“三巡检司”即望亭、吴塔、木渎巡检司,其职责是盘诘察补,每月填报经过船只,如无本部印信由票,不明开进港等字样、梁头丈尺不合者即将人船拿解赴部,按律治罪;“沿海四港”即吴淞港、浏河港、白茆港、福山港,浒墅关委派官吏在这些港口对大小船只发单上料;“内河八港”是放生池港、蠡口港、木渎港、柏渎港、转水河港、大渲港、下埠港、乌溪港。 浒墅关明朝关榷史(主事)共计126任,148人(含2位接任),清朝自顺治二年至道光六年共计116任关吏,211人次(包含主事、副榷)。 浒墅关钞关的衰弱与消失 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建立苏福省,以苏州为省会,浒墅关关卡中断,太平军于文昌阁原关卡南首筑水寨军营,扼守运河。同治二年(1863年)七月,清军复占浒墅关,原关卡恢复。四年,清廷减免本色米赋税。七年,为修复战争创伤,创建义塾,并于翌年又对鱼花(木)两业示碑免赋。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苏州正式开放港口,外国商船准许来苏贸易,浒墅钞关趋衰至“巡检所”地。宣统三年(1911年)九月,辛亥革命结束清朝统治;浒墅钞关被裁撤,仅设运河航船治安“检问督理”。 随着时代变迁,公路、铁路等现代交通方式逐渐取代水运,浒墅关的钞关功能逐渐减弱并最终消失。
(以上内容主要根据《浒墅关志》整理,耿佃利)
|
|||||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