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繁花竞芬芳 | |||||
|
|||||
百花生日在农历二月十二(也有在二月初二或十五的),按照习俗,这一天女子们要在花树枝上贴上红纸片或系上彩条,为百花庆生,名为“赏红”。也就是在这个时节,天气渐暖,苏州的街头、公园先是玉兰花,接着桃花、樱花,再是海棠花竞相开放,真是让人目不暇接。这时候的你可能还会因为分不清种类,叫不出花名而有一点点着急吧,那让王老师来科普一下这些植物吧。 玉兰花苏州常见的玉兰花,主要有白玉兰、紫玉兰、二乔玉兰和望春玉兰等四种。它们都属于木兰科玉兰属,在冬季落叶,春季开花和发新叶的落叶树种,至于还有一种称作广玉兰的,在最新的分类方案中,它属于木兰属,是一种原产于北美洲、冬季不落叶的常绿树,而且它的花期在初夏。 白玉兰是高大的乔木,花开时没有一片叶子,只见到满树似雪如玉,恰似穿上了霓裳羽衣。正如明代文徵明《玉兰》诗中所言:“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遣霓裳试羽衣。” 白玉兰的花单朵开在枝条的顶端,凑近闻闻有一般清香,仔细看看,可见九个像匙一样形状的“花瓣”,通体洁白如玉,但有时也可能在基部带一点红晕。“花瓣”排成3轮,一样的形状,差不多的大小,因为它们还没有分化出花萼与花瓣,所以在植物学上,这里的“花瓣”被称作花被片。花被片里面,也就是花的中央有个柱状体,上面布满了花蕊。 亭亭玉立的白玉兰最宜种作庭院树,如拙政园中有“玉兰堂”。清代袁景澜《吴郡岁华纪丽》“玉兰房看花”条目中说:虎丘玉兰山房有一株白玉兰,是北宋末年花石纲的遗物,它由朱勔从福建移来苏州,没来得及运去京城而被种到了玉兰山房庭院中。至明天启年间,被大风吹断主干,后由下部发枝--孙枝,长成了大树。乾隆下江南时,为了让乾隆看到一树雪蕊齐放的景象而龙颜大悦,通过火烘的方法,使这株还没到花期的玉兰提早开花。这样的烘烤,又使这株当时已是600余龄的玉兰遭受了一次伤害,它的主干被烤枯了。但是,它又一次展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再次由孙枝长成了大树,直到道光年间(1821—1850年)还能让袁景澜见到。袁氏以长诗《玉兰房看花歌》咏之,诗尾写道:“孙枝今已发凌霄,著雨深怜到地飘。人来海涌峰头望,疑是僧房雪未消。”这株玉兰往后的故事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最终什么时候枯死的,已查不到确切的记录了。我们现在仍然可以去玉兰山房赏后来补种的玉兰,在那里凭吊一下那株古玉兰。 但是故事还有另外一面,乾隆到江南后还喜欢种树,他在苏州就种了白玉兰。乾隆帝在穹窿山上贞观种的一株白玉兰还健在,这株已有250岁左右的古树,每年三月都能繁花如雪,引来不少游客打卡留影。因为山中气温比城里略低,所以这株玉兰的花期会比城中玉兰晚几天,这与白居易诗中所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一个道理。所以我们在看了市区的白玉兰后,比如看过了双塔的白玉兰,看过了园林中的白玉兰,还可以从容地安排去看这株乾隆手植白玉兰。 玉兰花之中,有一种先于白玉兰开花的叫望春玉兰。望春玉兰也有9个花被片,外轮的3个淡紫红色,很小,长度至多是内轮花瓣的三分之一,内两轮的6个花被片的下半部淡紫红色,上半部白色。望春玉兰在工业园区白塘公园有小片种植,虎丘山海涌桥头有两株,别的地方很可能有当作白玉兰而混种的零散植株。我们知道了它们花被片的特点以及通常早于白玉兰开花,就应该可以识别出来了。 比白玉兰稍后或同时开花的紫红色玉兰,为二乔玉兰,在苏州街头也如玉兰一样常见。二乔玉兰也有9个花被片,紫红色至粉红色,外轮3个花被片比内轮的稍短,约为三分之二长,颜色并无不同。二乔玉兰是白玉兰和紫玉兰的杂交种,传承了紫玉兰的花色、白玉兰的乔木习性。 紫玉兰是玉兰中通常开花最晚的,而且是一种灌木,在苏州园林中常见种植于庭院窗前,而城市公园中也常见栽培。紫玉兰的花有6个紫色的花瓣,外围还有3个黄绿色或紫褐色的萼片。萼片很小,仅有内轮花瓣的三分之一长,且花开时很快脱落,所以需多留意才能见到。 桃花看过了白玉兰,又迎来了桃花的观赏期。 桃是蔷薇科李属的一个种,它与同属的梅、杏一样近无花柄,但桃花叶同放,而梅和杏先花后叶,所以可以区别。当然如果有了叶,那么看叶也是可以区别的,桃的叶是狭长的,称披针形,而梅和杏的叶较宽,是卵圆形的。 现在桃的栽培有两种目的,一是为了食用它的果实——桃子,一是为观赏它的花。为食用而种的桃花是单瓣的,多为粉红。为观花而种的桃花从单瓣到复瓣、重瓣都有,花色多样,有白色、粉红、紫红以及白与红兼色等。单瓣花指只一轮花瓣或稍多的花;复瓣指接近两轮,达不到三轮的花瓣数的花;比复瓣花更多花瓣数的花是重瓣花。就桃花而言,一轮花瓣五片,那么五到七片为单瓣,八至十二片是复瓣,十三片以是重瓣。 观赏桃中,由花色、花瓣数等不同可以分出多个类群。花白色中,单瓣的为白桃,复至重瓣的称白碧桃。花红色系列中,粉红色且重瓣的为碧桃,而粉红复瓣的为复瓣碧桃;红色而复瓣的为红碧桃;深红色而复瓣的为绛桃。花复瓣至重瓣,双色的,就是同一株上的花和同一朵花中花瓣都有粉红和白色两种颜色,称洒金碧桃。还有枝条下垂的桃花,称为垂枝桃。此外还有一种花瓣细裂而花型如菊花的红色桃花,称为菊花桃。 桃花是江南春天景色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北宋黄庭坚有词云:“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一株杨柳间株桃”,桃花与垂柳,红与鹅黄,是江南水边的景与色。春天来了,我们不妨去环护城河步道走走,体会这桃花灼灼、杨柳依依的景色。如果你喜欢山间的桃花,天平山桃花涧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若是想看桃花花海,那么应该找个水蜜桃果园了。 樱花三月下旬,染井吉野樱(又称东京樱花)和大岛樱盛开,这是两种在苏州比较多见的樱花,也是两种最为人喜欢的樱花。大岛樱花色洁白,染井吉野樱花色白中透着一点粉红,盛花时,云蒸霞蔚,风一过,簌簌落落地飘落下来,像雪一样地覆盖地面,给人的审美体验无法用文字描述。染井吉野和大岛樱除了花色不一样外,前者花萼管上有毛,先开花后发叶,后者无毛,花和叶同时开放,可以加以区别。这两种樱花盛开时,石湖上方山、光福潭山(潭东村)、园区白塘公园都是赏樱的好去处。一些道路上也有很好的樱花可赏,例如现代大道(就在白塘公园旁边)。一些地铁站口也是赏樱打卡点,如1号线滨河路站。 樱花与桃花一样,也属于蔷薇科李属,但樱花有较长的花柄,而桃花近无花柄,所以一眼可以把它们区别开来。樱花的种类很多,分类上把它们归在樱亚属(李属下面区分的亚属),这个亚属中有超过150个种。樱亚属中也有著名的水果,如樱桃、车厘子,当然它们的花也可作为樱花观赏。樱桃是原产我国的树种——樱桃树所结的果,而车厘子是英文cherries的音译,是欧洲甜樱桃的果实。 既然樱花的种类很多,那么樱花的花期当然是多种多样的。有学者把观赏的樱花分为早春樱、阳春樱和晚春樱等三类。 在苏州,花期大约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的樱花属于早春樱类,如樱桃、迎春樱(又称杭州早樱)、钟花樱(又称福建山樱花、寒绯樱)、河津樱、大渔樱等。 阳春樱类在苏州的花期是3月下旬,如染井吉野樱、大岛樱等。早春樱和阳春樱,可能会被笼统地称作早樱。 还有一类樱花要到4月上旬始花,那就是晚春樱类,也称晚樱。在苏州,晚春樱类中最多见的是花重瓣、花叶同时开放,统称为日本晚樱的多个品种,如普贤象、关山、松月等。有个比较少见的日本晚樱类品种叫郁金,花瓣淡绿色,在白塘公园和上方山可以见到。 海棠海棠也是三月下旬开花的苏州常见花木,是蔷薇科苹果属,果径在5厘米以内,花色美丽的树种的总称。海棠与樱花一样也有较长的花柄,但樱花的花瓣顶端有一个凹缺,而海棠没有。两类花虽同科,但不同属,所以还有更多的区别,但需要仔细地观察,例如樱花的雌蕊只有1条花柱,而海棠的雌蕊却有3至5条花柱。 苏州最多见的海棠要数垂丝海棠了,它应该也是长三角地区最常见一种海棠。花柄紫红、较长,花朵下垂,花色粉红,有单瓣(5片)品种,也有重瓣品种。与垂丝海棠十分相似的湖北海棠在苏州也能见到,但它的花柄通常紫红与绿色相伴,花盛开时多为白色,很少为粉红色。两者最重要的区别是,前者的花柱常常以3条为主,而后者以5条为主。 还有西府海棠,在苏州也比较多见,它的花朵比较大,基本不下垂,而且有峭立的树形。西府海棠的果实直径在1.5至2厘米之间,大于垂丝海棠(小于1厘米)和湖北海棠(约为1厘米)的果径。 海棠是我国传统名花,为很多诗人所喜爱和歌咏。苏东坡可能是最痴迷于海棠的诗人,他说:“只恐夜深花睡去,更烧高烛照红妆”,可见他对海棠有多么地热爱。他的诗句“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让海棠的美色跃然纸上。 我们想要在苏州观赏海棠是非常容易的,因为公共绿地和园林中都有种植。园林中的海棠有粉墙、假山石、水塘作背景,也许能给你更美的观感。譬如,拙政园中水边的垂丝海棠、西府海棠姿态美,色彩艳,尤其是园内还有个以海棠命名的庭院,院中对植两株垂丝海棠,院南墙有“海棠春坞”砖额,地面铺装用海棠图式。但是装饰图案海棠式实际上并不是源于上述蔷薇科的海棠的花,而是源于秋海棠科的秋海棠的雄花。秋海棠雄花有花被4片,呈十字形排列,与海棠图式一致,而海棠原生种的花瓣5片,与海棠图式没有关系。 (王金虎) |
|||||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