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树先生! ——档案里的苏州“绿色”点滴

发布时间:2025-04-18 浏览次数:12次

春风一吹想起谁?

在这草长莺飞的三月

想出去浪的心思是藏不住了

 

在苏州市档案馆馆藏的档案中

有很多苏州的“绿色”点滴

我们将用大事记的方式

来找寻档案中的“绿野仙踪”

 

1、1928年4月,植树节由清明改为三月十二日。

植树节的诞生跟孙中山先生有着密切的关系。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正式下令,规定了以每年清明节为植树节。指定地点,选择树种,全国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如期参加,举行植树节典礼并从事植树。自此我国有了植树节。

1928年,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将植树节改为3月12日。同年4月7日,北伐完成后,由国民党政府通令全国:“嗣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植树式”。

馆藏民国档案中,有一件档案就记载了这一事件。民国十七年四月,吴县县长王纳善发出公函,明确了植树节由清明改为总理逝世纪念日。

2、1969年10月,苏州专区植树造林工作会议召开。

新中国成立后,苏州的植树造林活动一直在有序开展。

1969年,为了学习全国先进经验,提高苏州植树造林工作水平,当时的苏州专区组织开展了植树造林工作会议。会议由各县革委会农林部门、财贸部门、林场、苗圃的四十二名代表参加,详细讨论了如何具体开展植树造林工作。

在苏州专区植树造林工作会议纪要中,特别注重发动群众。其中提到,兆丰公社(现属张家港)在缺乏苗木的情况下,群策群力,用修枝扦插、建立育苗基地等多种方法,做到了自采、自育、自造。同时还成立了护林组织,形成了一支群众性的护林队伍。太仓县在江堤、江滩绿化造林工作中,召开座谈会,发动群众讨论,采取国群合营的办法,由国家投资造林,大队派员管理,经济收入国家与集体四六分成。 

3、1981年5月,威尼斯外交代表团在苏州东园植树。

1980年3月,苏州市和威尼斯市正式缔结为友好城市。1981年5月21日应苏州市政府邀请,威尼斯市市长马里奥·里戈率团访问中国。代表团在苏州期间,双方在东园植下一棵友谊树,里戈市长将威尼斯的城市象征——带翼铜狮子纪念章赠送给苏州市。

狮子是威尼斯重要的文化符号,是威尼斯的象征之一,常见于各种文化活动中,例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最高奖——金狮奖。在苏州市档案馆举办的“文明互鉴——苏州市对外交往礼品展”中,还有意大利威尼斯学赠铜质狮面纪念牌、缔结友好城市签字协议、意大利威尼斯市赠《马可·波罗游记》等多件外交礼品档案。

4、1982年2月,香樟、桂花被选为市树和市花。

香樟作为苏州的市树,可以说在苏州街头是随处可见的。其实对于苏州来说,香樟是外来物种。它原产南方,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被大量引进,作为常见的行道树,遍布苏州城乡。值得一提的是苏州的留园路,它是苏州最早用香樟作为行道树的道路。

老苏州关于香樟树的记忆,还与樟木箱和樟脑丸有关。樟木箱是当年嫁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存放衣物被褥的不二选择,不易生虫;樟脑丸也有同样的功效,一颗小小的白丸是当时防虫的必备之物。

5、1990年3月,苏州市青年服务总队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植树成为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随后,苏州也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性义务植树活动。当时,苏州的机关、工厂、学校等单位纷纷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全社会很多学生、工人、市民都积极参与。

在档案中也有相关记载,1983年的《塑料公司邓慰山植树小结》中提到,塑料公司的植树活动开始于3月6日,3月12日结束,持续一周左右的时间里,全厂共发动1656人次参与活动,共植树5143棵,提前3天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植树任务,并且超额植树143棵。

九十年代,苏州市民的植树热情不断高涨。植树人数、植树面积不断刷新记录。根据馆藏档案记载,仅1999年一年,全市共有约303万人参与植树活动,植树454.5万株。

6、1992年7月,上方山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提到上方山森林公园,可以说是苏州人踏青的好去处。相信很多苏州人对春游的记忆,大多与上方山有关。

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国家级太湖风景名胜区内,占地500公顷。作为石湖景区的核心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旅游条件。它以吴越遗迹和江南水乡田园风光见胜,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林木覆盖率95%以上,植物种类繁多,有89科,300多种,花果满园,植被茂密,林木葱郁。

提到国家级森林公园,苏州还有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大阳山森林公园等多处。这些森林公园好像一颗颗璀璨的绿色宝石,点缀在苏州醉人的山水之间。

7、2003年6月,桐泾公园落成开放。

进入新世纪,苏州市城市的绿化发展日新月异。2003年,苏州市中心城区最大的市级公园桐泾公园落成开放。该公园围绕“生态、人文、科技”三大规划理念,运用简洁的设计和造园手法,充分体现现代都市中人们对生态自然的追求和高新技术的探求欲望。

在这一时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区和工业园区的城市公园建设。

苏州新区立足于建设国际型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新城区的目标,充分利用区内的自然山水,建成了大型游乐主题公园苏州乐园,索山公园、玉山公园、何山公园等城市公园也相继建成。

工业园区积极借鉴新加坡城市建设先进的设计理念和规划经验,在建园初期就高标准地编制了区域绿地系统规划,建设了金鸡湖湖滨大道、中央公园、香樟园、文化水廊等一批标志性、充满现代气息的景观工程。 

8、2020年3月,苏州市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国家园林城市的“升级版”,也是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的最高荣誉。2015年,苏州市区和昆山市首批获得这一称号。2017年,常熟市和张家港市也申报成功。2019年,太仓市成功收官。至此,苏州实现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覆盖,建成了全国首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群”。

高质量的城市发展离不开“金山银山”,也离不开“绿水青山”。如何保证“绿水青山”常在,“金山银山”不倒,“地表最强地级市”苏州交出了一张满分答卷。

9、2024年3月,市委书记、市总林长刘小涛率市四套班子领导和部分机关干部到姑苏区虎丘山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万物互联”的时代,苏州人民的植树方式也日益多样。除实地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建外,还能采取网上种树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形式,让苏州市民的植树热情拥有更多选择。

2020年2月,江苏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将桐泾公园列为省级“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基地将根据季节不同,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尽责活动,满足市民全年参加义务植树的需求,使义务植树常态化、公民尽责多样化。

目前,苏州市共有19家“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这些基地积极上线发布活动,满足市民春季就近参与义务植树的需求。同时,苏州市还将持续按照“春植、夏认、秋抚、冬防”的原则,组织开展四季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做到“应上线、尽上线”,方便公众“一键”参与,实现义务植树尽责常态化、多样化、全民化,努力营造全社会植绿爱绿护绿兴绿的文明新风尚。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

其次是现在。

其实,

档案工作也如同植树一样。

日常的耐心浇灌,

经过时间的沉淀,

会在悄然间绿树成荫。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