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边的大头菜

发布时间:2025-04-21 浏览次数:19次

生长在吴江,没吃过或不知道大头菜,会被人笑话的。逛菜市场,就能看到干甏大头菜和湿甏咸菜。大头菜,学名芜菁,别称蔓菁、合掌菜等。吴江西南各镇有种植大头菜的悠久历史,腌制后的大头菜利于储藏和运输,是烹制菜肴的好食材。

上海朋友很容易把玫瑰大头菜当成大头菜,玫瑰大头菜是大头菜的终极形态,色泽光鲜而终究仍为酱菜。在饭桌上谈,我必添一炒菜,或青椒大头菜,或银鱼干大头菜,或大头菜肉丝。只要祭出大头菜,话语权就不会旁落。席上都是熟络朋友的话,我还会叫上一道大头菜汆汤,价虽贱而味至美。

《饮膳正要》记载蔓菁:味苦,温,无毒。主利五脏,轻身,益气。蔓菁子明目。新鲜大头菜有明显的苦味,腌制是常见的处理手法控制水分是大头菜腌制的基本要求。大头菜腌制技艺成为吴江非遗。鲜大头菜水分充足,像刚从泥里拔出的圆萝,连皮带叶洗净后挂在屋檐下晾晒多日,待可随意搓揉不觉有核时,将叶子做发髻样绕在根茎部,根茎部约五分之一处开始引刀纵切均匀成片,用手顺势将球茎开成扇形,入甏中,放一层大头菜撒一层盐,穿胶鞋每两层踩踏结实。瓮甏塞满后先盖散落的干叶子,然后用拌匀了砻糠的泥封口,等泥干了再将甏倒置在干燥的砻糠灰上,腌制出来的盐卤可以通过甏头泥和砻糠灰吸收掉,

腌制的大头菜一般在初夏开甏,以前农家除了自用和送亲眷,余下的农闲时去农贸市场零卖,赚点活络铜钿补贴家用。后来,农家小孩读书出息不做回乡青年,老一辈又逐渐干不了体力活,农村家家腌的情况越来越少,在改革开放前有七都八都,大头菜最多的俗谚,据说七都八都的壮劳力曾摇船将咸菜大头菜一直卖到香港,不知真假。但上海、苏州、无锡等城市吃的雪菜和大头菜,肯定少不了七都、八都的贡献。

农忙时,大头菜切丝重油重糖炒制,炒一次大头菜吃多天,是农村极为普通且可秒杀酱菜的居家小菜。判断新开甏的大头菜好不好,可用一闻二看三拉四掐判定。大头菜的味道穿透力较强,不待近鼻特殊清香已经先至,有霉味是大头菜入甏后没密封好,腌菜好手总结出陶甏内里的釉要光亮不脱落,否则一定会出气发霉;再翻看厚薄、色泽、品质。色泽呈浅黄泛白色,表面不应有水润感觉。大头菜中间不能有筋,不能破损,皮不能太厚;稍用力拉扯大头菜球茎与叶子的连结处,不分离者是在腌制前已经充分晾干,工艺老到;用拇指和食指掐大头菜片,不会洞穿且感觉有弹性,这样的大头菜炒出来有嚼劲。至于咸淡,见智见仁。当然,大头菜只能当菜,不能当饭,多食胀气。

大头菜成菜须保有特殊香味和咸味,这也是考验砧板师功底的标尺。由于传统的腌制技法各不相同,造成腌制时食盐用量没个准数,不谙此道的厨师,在切丝后将大头菜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烹制出的菜肴咸香尽失,鸡肋不如。正确的做法是切丝,先入口品尝,再依经验或汆水,或流水稍加挤捏,以保证咸味适宜

让我念念不忘的是大头菜汤,白水烧开后放入大头菜丝,再沸时只要一丁点猪油和少许葱花,汤成,大道至简、大味必淡,入口回味无穷。

大头菜、太湖萝卜、白菩头状菜(吴语,一种菜根为白色的矮颗青菜)、雪里蕻和香青菜是透着太湖味道的吴江传统蔬菜,是身在外地的吴江人魂牵梦萦的家乡味道

蒋洪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