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古井 | |||||
|
|||||
饮水思源、喝水不忘挖井人,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千百年来,古井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苏州在一九五一年八月一日第一水厂——胥江水厂建成并供水以前,居民饮用水源,一靠河水,二靠井水。饮用井水历来是品位较高的享受,井水的最大特点是冬暖夏凉。那时的苏州,街头巷尾、宅院内外、寺庙道观、园林名胜等地,水井是星罗棋布,比比皆是,许多街道里弄之名都与水井有关。平江路原名十泉里,就是因为那里有十口水井之故。十全街原名十泉街,也是因为有十口水井而名。其他诸如井巷、大井巷、泗井巷、井泉弄等都因有井而取地名。《吴门表隐》记载了一条民谚“娄门外,九槐村,井挑桥,桥挑井”,说的就是井与桥相依而存的景观。世世代代的苏州人,在遍布大街小巷的古井旁繁衍生息,井栏上道道绳痕,记录着一个又一个世纪的岁月沧桑。直至新中国成立初期,苏州古城区的水井尚有万口之上。随着自来水的逐渐普及,自来水成了城里人饮用水的主要水源,井逐渐淡出居民生活。加之城市街道翻建,民宅改造,大批古井被埋的埋,湮的湮,毁的毁,保存下来的为数极少。 我自退休后关注古井,痴心于古井的拍摄。寒来暑往,马不停蹄,串街走巷,上山下乡,寻觅古井的踪迹。在拍摄过程中,我受到许多老苏州人的热情支持和引导。他们对古井一往情深,尤其对保护古井有着许多期待,对损坏的古井发出声声叹息。在我拍摄的一百六十多口古井中,从性质来分,有官井、义井、公井、私井,还有带纪念性的水井;从造型来看,多数为单眼井,但也有双眼井、三眼井、四眼井。不少井栏上还刻有文字和图案,少部分井还附有井亭、井碑,其文化内涵深厚,是真正的历史文化瑰宝。 文物专家罗哲文先生曾提出“保护古井,留住历史”。我们要以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来看待古井的保护。物以稀为贵,现在古井已经不多了,再不重视,更待何时!我们要切实把现存的古井保护好,让古井焕发出新生命。 吴王井 此井在苏州灵岩山山顶花园内。这是一口大井,直径有二米左右,用花岗岩围成圆形井栏,井栏上刻有“吴王井”三字。据传,当年吴王与西施常在馆娃宫住,这井便是西施梳洗之“镜子”。馆娃宫被越兵焚毁后,吴王井也被埋入废墟中。后经寺僧发掘、疏浚,吴王井重现了昔日模样。 智积井 此井在苏州灵岩山山顶花园内,与吴王井并列,也是馆娃宫的遗物。此井用花岗岩砌成八角形井栏,井口直径也有二米左右。井栏上刻有繁体“智積井”三字。据传,此井是为纪念灵岩山开山始祖智积而命名的。当年井水甘甜清冽,寺中饮水多取于此。此井与吴王井一样,虽在山顶,却常年不涸。 言子墨井 位于常熟虞山镇言子巷十七号。据唐人陆广微撰写的《吴地记》载“唐贞观九年改常熟县。北一百九十步有孔子弟子言偃宅,中有圣井,阔三尺,深十丈”。清初六大画家之一的吴渔山即为言子裔孙,曾于此作画写诗。故吴渔山自号墨井道人。现古井尚存,井水清冽,唯石井栏已风化成莲花状。院内墙上还有言子像、言子墓图等石刻遗迹。 越公井 据《吴地记》记载“越公井在治平寺前,传即越国公杨素筑城创斯井焉”。在民国年间,李根源先生在治平寺里找到一口井,认为是越公井,设置了八角形的青石井栏,并在上面刻上“越公井”“隋开皇十年越国公杨素凿”等文字。此井现位于苏州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治平寺,已经重新修建,并专门为该井建造了一座六角形井亭,使之成为一处历史景点。二〇〇七年九月,在李根源所题之井西南六米处,又发现一口古井,井台四方,每边二点二米,低于地表一点一米,青石制井栏,八角形。经专家初步鉴定,此井应为湮没的明代越公井。 诸公井 此井在苏州吴中区东山镇西新街上,并有华丽的井亭一座。据《东山镇志》记载,此井置于明嘉靖二十四年,井亭建于清代。井栏系八角形青石素面,井栏内侧绳痕深深。这是一口既供群众饮用,又作为消防取水的义井。现其水质仍然清澈。井亭于一九八二年被列为江苏省人民政府文物保护单位。 憨憨泉 在苏州虎丘山前山,出断梁殿,即可登上花岗岩铺就的山路,依山势缓缓拾级而上,可以看到路西侧有一口六角形古井,经岁月磨砺,井栏已变得圆润光滑。井用青石做围栏,井后竖着一块椭圆形的大石头,上刻“憨憨泉”三个字,这是宋代书法家吕升卿的手笔。据史书记载,这口井是梁代高僧憨憨尊者所凿,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过去用憨憨泉泡茶特别香醇,现在此井水已不用了。 坎泉 此井在苏州史家巷书院弄口,是一口三眼井,三个井栏呈『品』字形排列。据说,原有三个井栏是一色花岗岩凿成,上面均刻有“坎泉”“岁次乙亥”等文字。后来一个井栏被盗,有关部门即时移来一个刻有“义井”“嘉定十二年”等字样的宋代青石井栏。井旁墙壁上还有一块民国二十四年、名家沈仲渊所刻的“坎泉记”石碑,其大意是:一九三五年苏州大旱,时值陶母朱太夫人七旬寿辰,而朱太夫人素崇节俭行善,于是其子就凿此坎泉以解邻居饮水之困苦。 龙井 此井在苏州凤凰街孔付司巷清代苏州织造总署遗址(今苏州市第十中学)西花园内。青石井栏上雕有精致花纹。井边墙上有井碑一方,其上“龙井”两字系著名书法家瓦翁先生所题。 百龄泉 位于仓街与小新桥巷的巷口,是连体双眼井,井栏圈上刻“百龄泉”“民国二十二年仲秋”及“陆季皋 娄仲明 敬立”等字样。 此井的来历和苏州振亚丝织厂有关。苏州振亚丝织厂的经理陆季皋、娄仲明,既为同门师兄又是股东同事,且为儿女亲家,又是同龄。1933年,两人恰好五十,年龄相加为百岁。时逢大旱,为解决工厂工人和附近居民饮水问题,他们捐出寿资,在小新桥巷口开凿了这口双眼井,以此庆生,并命名“百龄泉”。这个名字寄托了幸福、吉利、长寿的愿望,也有长命百岁吉祥如意的口彩。 福寿泉 此井在苏州仓街上,是一口双眼井。花岗岩井栏圈呈现长方形,上刻“福寿泉”三个大字,右上方刻“民国二十三年”,左下方刻“朱鼎彝置”。这是一口私人出资、供群众用水的义井。 怡泉 此井在苏州吴中区木渎镇山塘街上,是一口明代古井,并有花岗岩石质井亭一座。以前该井主要是为过路人提供饮用水、歇凉之用的。现在此井与井亭均保存完好,旁边有石碑一方,系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标识。 金士英
|
|||||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