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档案馆2020年度档案利用典型事例汇编

发布时间:2021-01-08 浏览次数:99次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病毒突如其来,肆虐全球。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在中共苏州市委的统一部署下,苏州市档案馆积极响应号召,有效开展疫情防控,守牢安全底线。为克服疫情影响,开拓线上预约查档新渠道,有序提供查档接待服务,为社会各界利用档案提供便利。本年度共接待各类查档者4736人次,调阅档案16041卷/件,提供复制9843张,其中电话查档咨询2018人次,长三角异地查档15人次,查档满意率为100%。查档窗口服务受到广泛好评,收到市民赠送锦旗两面,感谢信一封。全年民生档案利用占比七成以上,宣传教育、学术研究、编史修志也是档案利用的重点。现将一年来的档案利用典型事例汇编如下:

一、编史修志

6月9日,苏州市人民检察院的周主任因编纂系列丛书《苏州市检察志》工作需要,来馆查找1949年至1983年间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和江苏省人民检察院苏州分院的档案。周主任主要调阅了院大事记、院领导任职、干部任命与调动,苏州市、吴县、吴江、江阴县院工作计划、报告、简报、总结等材料,充实了编志内容。

6月9日,灵岩山寺齐先生为整理收集更多有关本寺的历史资料,特来馆查档。馆藏《灵岩山寺万年簿》记载有历代高僧生平事迹,颇具佛教历史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内中还有1939年灵岩山寺在木渎设立施粥厂救济贫民,及1944年于灵岩山西南山麓宝藏庵内创办义务小学,招收近山居民贫寒子弟的记载。回顾历史,这些都是灵岩山寺服务百姓、回报社会的见证。工作人员共复制近两百页,为灵岩山寺整理本寺历史提供了帮助。

7月21日,为编写《致力于改革开放的城市变迁》丛书,苏州市住建局夏主任联系我馆查阅吴亮平、匡亚明等在苏州调研的资料。1981年10月,时任中共中央党校顾问、全国政协常委的吴亮平与时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南京大学名誉校长的匡亚明来到苏州,针对苏州古城保护与发展中的有关问题开展调查研究。11月,吴亮平携《关于苏州园林名胜遭受严重破坏情况和建议采取的若干紧急措施的报告》返京,呈报中央领导。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作了重要批示,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予以保护”。随后,苏州市委市政府抓紧开展城市总体规划的制定工作,最终形成了“保护古城、建设新区”的发展战略。工作人员将以上材料共计五十余页复制给夏主任,为城建局编书提供了参考依据。

9月9日,因组织编写有关常熟望虞河精神的书,常熟市委宣传部陈某通过网络提交查档需求,特查询1958年到1959年间望虞河开挖的材料。工作人员找到了1959年2月成立中共望虞河委员会的通知、常熟县望虞河工程分段明细表,1959年5月苏州专区水利工程指挥部关于望虞河两岸大义、练塘两乡安排群众生产和生活情况的报告等材料,为编书写史提供了参考。

二、学术研究

2月27日,安徽歙县档案馆的吴主任电话咨询方裕泰茶号的有关档案。工作人员查找到了1950年方裕泰松记茶号商业登记表一张,表中记载有商号名称、地址、创设年月、经理与业主的姓名、籍贯,职工人数及待遇等信息,以上材料为吴主任撰写文史研究论文提供了依据。

11月23日,浙江大学傅某兰老师来馆查找民国时期苏州寺庙调查及修缮等方面的材料,以撰写学术论文。傅老师通过自助查档,找到不少珍贵的素材,尤以1946年至1947年间吴县警察局开展的祠堂庙宇调查为最,馆藏中有吴县警察局南区分局、吴县警察局中区分局、羊王庙派出所、盛家带分驻所、观前街分驻所、苏州宪兵队管区等填写的祠堂庙宇调查表,工作人员共复制十余页,为傅老师提供了论文写作依据。

12月1日,苏州科技大学的张某清同学来馆查档,为论文写作积累素材。张同学主要查找的是苏州近代建筑方面的图纸,通过自助查档,在吴县教育局全宗找到几十份学校平面图,其中有英华女子初中校舍平面图、吴县尚德小学、私立中行小学、景海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私立咸庆小学、树德小学、敦仁小学、三友小学、明德小学等的校舍平面图。工作人员共提供复制二十多页,为张同学确定论文选题提供了参考。

12月16日,常州刘国钧文化中心的魏先生为撰文需要来馆查找刘国钧及大成纺织印染公司的材料。馆藏中查到1934年5月苏纶纺织厂关于拟派职员赴大成纺织染厂专门学习染色工作事致刘国钧的函及大成纺织染厂的回函、1949年1月江苏国税局关于常州大成纺织染公司办事处申请援用印花税票简化贴用办法准予被查的训令、1959年刘国钧代主任委员所作的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工作情况和今后任务的报告等材料,共复制五十多页,为魏先生写文章提供了材料支撑。

三、工作查考

2月18日,苏州银行的工作人员在给一名员工办理退休手续时,发现其缺少在娄葑信用社工作的档案,这关系到职工的工龄和退休待遇,按照社保中心的指引来电查询上世纪90年代苏州市市郊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成立的有关文件,并核实娄葑信用社是否为下属网点。工作人员查到了中国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1995年关于同意设立苏州市市郊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并经营金融业务的批文,并找到了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苏州分行“关于同意市郊农村信用联社下属十八家网点变更名称的批复”文件,文件中提到“苏州工业园区娄葑信用社”更名“苏州市郊娄葑农村信用合作社”,证实了娄葑信用社是市郊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的下属网点。

2月21日,苏州市中医院的姚主任来馆查找本单位徐某华先生的工作调动材料,以补全人事档案。徐先生1991年从东台某医院调来我市金阊区人民医院,1998年调市卫生防疫站。工作人员登录查档系统检索,查到了他1991年和1998年的干部介绍信,为他补充个人档案提供了佐证材料。

2月25日,相城区纪委的朱主任来电,查询一份1988年的文件,内容有关纪委工作细则。工作人员通过文号、关键词等检索,查到了该文件,是苏州市委1988年印发《苏州市乡(镇)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细则(试行)》的通知。考虑到疫情期间的特殊情况,工作人员将该文件通过传真发送,为朱主任开展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11月10日,苏州市第六中学陈老师为办校史展览来我馆查询学校前身有原中学的历史资料。私立有原中学创办于1940年,原在常熟鹿苑,1941年冬迁到苏州东北街现址。1953年1月,由政府接管,定名为苏州市第六中学。陈老师找到了1944年《有原中学年刊》,年刊中有学校大事记和教职员工名录的记载。此外,1947年有原中学学生会出版《联谊不定期刊》复刊第一卷合订本,合订本中有于右任题写的校名,顾颉刚题字“止于至善”等,这些都为丰富学校展览提供了重要资料。

11月18日,苏州市图书馆朱主任来馆查找本单位历史沿革的材料。工作人员调阅了苏州市图书馆全宗档案中1961年、1975年、1977年、1985年、1986年有关干部任免的通知,1973年关于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的批复等材料,为朱主任梳理本单位党支部建设的历史提供了依据。

四、宣传教育

4月23日,苏州市狮子林管理处陆主任等一行三人为举办“开放与繁荣——探寻丝绸档案、苏州园林两大遗产中的开放精神专题展”来我馆查阅“颜料大王”贝润生的相关资料。1917年,贝润生斥资买下狮子林并进行维护修缮。新中国成立后,贝氏后人将园捐献给国家,苏州园林管理处接管整修后,于1954年对公众开放。工作人员在馆藏商会档案中找到了苏州商会为工厂归并贫民习艺所等事致贝润生等的函稿、其族兄贝理泰1921年当选为吴县救火会会长的公函等等。共复印贝氏家族相关档案11页,陆主任说这些档案对充实本次展览非常重要。

7月8日,苏州大学博物馆的朱老师为举办校史展览,来电咨询学校前身东吴大学有无学校印章的图片资料。工作人员在东吴大学档案中检索,因线索单一,查无所获。又替换多种关键词,查找各类信件、来往函件、毕业证书等,在查看了近四十份文件之后,终于在一份1948年3月为毕业生彭某某开具的证明书上看到了学校印章的图片,为“私立东吴大学钤记”。朱老师回电表示该印章极为罕见,是校史展览的珍贵素材。

10月28日,由苏州市档案馆、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共同主办,苏州丝绸博物馆合作举办的“一爿厂,一座城”苏纶百年档案文献展开幕。展览由“图强”“实业”“脊梁”三个篇章组成,以档案史料的形式将苏纶厂各个历史阶段呈现在大众面前,重现苏纶走过的百年历程,展示苏州近现代民族工商业的浩瀚图卷。展览中首次公开苏纶厂各个时期的全基建总厂平面图、民国时期的商标、股票与账本等,生动刻画百年老厂的足迹。我馆目前保存有苏纶厂各类档案5537卷,其中文书档案2898卷,会计档案1195卷,实物562卷,照片1890张。2012年,该批档案入选江苏省珍贵档案文献名录。

11月17日,苏州市档案馆《灿若星辰——馆藏名人档案选展》正式对外开放,这是利用馆藏名人档案开展宣传教育的又一生动案例。展览共遴选12位名人的档案集中展出,利用文书、照片、实物等各类档案145件,通过介绍名人的学养与成就,以及他们对故土的深厚感情,激励后人以前贤先哲为楷模,为苏州的发展进步作出贡献。近年来,苏州市档案馆不断融合社会资源,加大力度征集名人档案,优化馆藏档案资源体系,不断丰富历史记忆。馆内目前共建有名人档案全宗近六十个,保存档案八千多卷、近两万件。

12月21日,苏州广电总台的张记者来馆查档,为制作视频节目寻找线索。张记者所在的融媒体部门拟推出系列短视频,介绍苏州走向小康的历程,为明年建党百年献礼。工作人员从馆藏资料中调阅出《苏州大事记》,选取苏州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事件和重要节点。馆藏画册《苏州解放六十年》和近几年的《苏州年鉴》中收录有苏州重大活动、重要赛事的图片,这些都是制作电视节目的素材。

五、经济建设

为了健全苏州市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提升储备效能,苏州市应急物资储备库项目正开展前期准备工作。3月18日,苏州市供销合作社白洋湾某地块被征用作应急物资储备库,为了解该项目规划用地的历史资料,市供销社来馆寻求帮助。工作人员热情接待,耐心服务,在馆藏中找到了1984年市计划委员会关于建造白洋湾中转简易仓库项目计划任务书的批复、1985年9月市政府关于市供销合作联社征用土地的批复等文件,另外查到了1985年市粮食局关于白洋湾中转储备库计划任务书等全套材料,共复印55页。此外,为便于参考利用,工作人员还把白洋湾粮油中转库总平面图、库址地形图、总体位置图等图纸作了原比例复制,为供销社开展工作,为应急物资储备库项目的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保障。

12月8日,苏州文旅集团白主任一行两人来馆查找上世纪八十年代清洲观前3号翻建生产用房的材料,以办理产权证。该址原为伊斯兰茶食糖果商店糕点工场,现归属稻香村食品厂。馆藏中查到,1984年3月,糖业烟酒公司向商业局报告,坐落在清洲观前的伊斯兰糕点工场生产用房(属糕点厂产权)由于房屋年久失修,钢筋混凝土结构开裂,经商业局房建站查勘鉴定为严重危房,请求翻建。同年8月,商业局批复同意伊斯兰糕点工场建造车间300平米。在商业局房建站开具的危房鉴定书中,写明该糕点工场所在地为清洲观前3号。1986年4月,苏州市计委批复同意,苏州糕点厂更名为苏州稻香村食品厂。如此,清洲观前3号的产权就明确了。工作人员复制材料十几页,为稻香村食品厂办理产证提供了依据。

六、民生利用

2月24日,一位市民通过苏州智慧档案微信公众号发来查档需求。他1981年12月部队退伍,被安置进华盛造纸厂,一直工作到该厂改制。现因办理退休手续,他个人档案中缺失在华盛造纸厂1992年之前十多年的工作证明,急需查补档案。工作人员在馆藏档案中找到了其1981年12月退伍安置进华盛造纸厂的调配介绍信,并为其复制了从1982年到1992年在华盛造纸厂的历年工资单。原本担心疫情期间办事受阻、心事重重的他在拿到这些证明材料后,竖起大拇指为档案馆的高效服务点赞!

3月3日,市民许某林先生来馆查档,以办理退休。许先生1977年6月以征用土地农民工身份进第四工程队工作,1987年3月调往自行车零件总厂,需要查找在第四工程队的证明材料。工作人员查到了1978年劳动局关于征土工转正为正式职工的批复文件,附花名册中有许先生名字。工作人员还查到1986年民房建筑工程公司101队的职工花名册,以上材料为许先生提供了工作证明。

4月28日,市民曹先生为了解有关工龄认定方面的规定,特来馆查找文件,以解除个人疑惑。工作人员根据曹先生提供的线索,找到1983年3月江苏省人事局和江苏省劳动局联合下发的通知,内容有关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见习期和定级、工龄计算等几个问题。文件中写明,1970年至1978年期间进入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学习的国家职工(不包括临时工、合同工),在校学习期间,应计算为连续工龄。1979年以后考入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的,学习期间不能计算为连续工龄。曹先生说,困扰几个月的问题,总算解决了。

5月12日,市民张先生来馆查找1978年高中毕业分配进苏州市第五制药厂的材料。工作人员在劳动局全宗档案中查到1978年燃化局系统七七届留城知青分配花名册,张先生被分配进了勤建制药厂。为证明勤建制药厂即为第五制药厂,工作人员又查到1988年6月江苏省医药总公司的批复文件,同意苏州勤建制药厂更名为苏州市第五制药厂。以上帮张先生补全了进单位的材料。

7月27日,市民钱先生来馆查找延安胶木电器厂与电气控制设备厂的历史沿革材料,厘清两厂的关系,来证明工龄。经查,1981年1月16日,市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延安胶木电器厂改名为苏州胶木电器厂;1981年1月30日,市经济委员会批复同意苏州电气控制设备厂与苏州胶木电器厂合并,保留苏州胶木电器厂的牌子,实行两个牌子,一套班子,统一核算。以上两份批复文件,为钱先生的连续工龄提供了证明。

10月21日,市民郑先生来馆查找民国时期腌腊业的材料。据郑先生讲,其祖父从事腌腊行业,曾在某街开过店,想从档案中查到关于祖父的一些信息。工作人员在苏州商会档案中找到1946年1月及1947年7月吴县腌腊鱼腿业同业公会的会员名册,名册中有多位经理人姓郑,为郑先生获知更多祖父的信息提供了线索。

10月23日,市民宗先生为补全工龄来馆查档。宗先生1982年分配进苏州电子计算机厂,1992年调至物资局物资信息中心,1997年调工业园区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个人档案中缺少1982年到1997年这一段的证明材料。工作人员查到1982年和1992年的电子局干部介绍信,1997年物资局干部介绍信,帮宗先生把前后三个工作单位连接上了,还补充了计算机厂和物资信息中心的干部名册多张,共复制11页,证明了宗先生的三段工作经历。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