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蟹 | |||||
|
|||||
作者:蒋洪 江南人津津乐道的大闸蟹,学名河蟹,中华绒螯蟹则是中国河蟹的特称。古人听其爬行声称“郭索”,视其披甲戴盔不可一世而称“横行介士”,又因两螯多毛而称“毛蟹”。吴谚有虾荒蟹乱之语,公元前 483年,螃蟹吃光了吴国田里的稻谷,激活了勾践灭吴的想法,《国语》记有“稻蟹不遗种”,与其蟹吃稻,毋宁人吃蟹。转眼到了隋朝大业六年,吃蟹已经吃出些名堂的吴郡,向隋朝皇帝杨广进贡了二千头蜜蟹和蜜拥剑四坛。拥剑为蟛蜞的一种,体小螯大,一螯偏大利如剑。因螯赤,又名执火。蜜蟹,即用糖蜜经特殊工艺酿制而成,主味甜蜜,可直接食用的河蟹。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言:“唐以前所传,凡言及糖者皆糟耳,如糖蟹、糖姜皆是。”我觉得糟是酒骨,糖蟹应另有做法,尚待考证。 吴江,先是吴淞江的古称,继而为县名。南宋诗人陆游对肥腴的雌蟹印象深刻,将“团脐磊落吴江蟹”写进《小酌》。高似孙著《蟹略》:“郭索……而在松陵苕霅(tiáozhà)间者,隽秀特杰,有声名,盖孕气储精。”松陵,吴江县治所在。苕霅,为湖州别称。明洪武年间的《苏州府志》:“蟹,出太湖称江左第一,吴江最盛,所产特肥大,以及斤一枚者为贵,团脐者尤充实。”明弘治年间的《吴江志》:“(螃蟹)出吴江汾湖,谓之紫须蟹,特肥大有及斤一枚者,他处罕见。”汾湖蟹的特征,在于螃蟹不论雌雄,均一螯大一螯小,相传春秋时助伍子胥伐越而留下的基因,惜紫须蟹难觅。 吃惯汤煠(zhá)的九雌十雄,也牵记醉蟹的独特滋味。醉蟹主料为酒,也称酒蟹。北宋绍兴人傅肱著《蟹谱》,收录北人喜食的“洗手蟹”及“酒蟹”,算是较早出现的河蟹制法。酒蟹,用酒浸制螃蟹,可生食者为生醉。而当下风生水起的熟醉,则是将螃蟹汤煠或蒸熟再浸入醉料之中。知味者评价食物,皆以味质为本,色形为末。生醉味质完胜熟醉,今人惧其蟹青原色而择红熟之色,取舍之间可立辨谁是真正吃客。 饮食类经典中,酒蟹制法各有千秋。《蟹谱》:“酒蟹,须十二月间作。于酒瓮间撇清酒,不得近糟,和盐浸蟹,一宿却取出。于厣(yǎn)中去其粪秽,重实椒盐讫,叠净器中。取前所浸酒,更入少新撇者,同煎一沸,以别器盛之,隔宿候冷,倾蟹中,须令满。”南宋浦江吴氏《吴氏中馈录》醉蟹:“糟、醋、酒、酱各一碗,蟹多,加盐一碟。又法:用酒七碗、醋三碗,盐二碗,醉蟹亦妙。”元《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法蟹:“团脐大者十枚,洗净,控干。经宿,用盐二两半、麦黄末二两、曲末二两半,仰迭蟹在瓶中,以好酒二升、物料倾入,蟹半月熟。”明宋诩《宋氏养生部》酒蟹:“用团脐者,从脐尽实腹中以捣蒜泥盐。”“实以坋花椒、屑葱,俱以白酒醅,用盐、花椒、葱渍之,宜醋。”清曾懿《中馈录》制醉蟹法:“用花椒炒细盐,将脐扳开,实以椒盐;用麻皮周扎,贮坛内。坛底置皂角一段,加酒三成、酱油一成、醋半成,浸蟹于内;卤须齐蟹之最上层。每层加饴糖二匙,盐少许;俟盛满,再加饴糖;然后以胶泥紧闭坛口,半月后即入味矣。”同在清代,嘉兴人朱彝尊曾寓居苏州,他撰写的《食宪鸿秘》对醉蟹制作的描述比较直观:“寻常醉法,每蟹用椒盐一撮入脐,反纳坛内。用好酒浇下与蟹平,略满亦可。再加椒一撮于上,每日将坛斜侧转动一次,半月可供。” 朋友中吃客不少,七都张斌极喜醉蟹,想讨方自制,在下按《中国苏州菜·醉蟹》略作变化,权作薄礼奉送: 1.准备工作 1.1 备陶甏一只,甏口须容成人握拳进出,甏内光滑螃蟹难逃且可避光。 1.2配料 1.2.1调酒料(按螃蟹总重):10%的鲜橘红、10%的精盐、4%的冰糖粉、4%的生姜、0.6%的白芷以及0.2%的花椒。橘红即橘子表皮,生姜切片,白芷磨粉。 1.2.2蟹脐料(按螃蟹只数):一倍的花椒粒和一半的丁香。须是从药店购买的开口花椒和丁香,每粒丁香一剪二。 1.3 购酒精度在14°以上的绍兴黄酒,酒与蟹等重,或是蟹的1.2倍。 1.3.1取酒五分之二与调酒料倒入锅中,煮沸后离火。 1.3.2 将冷却后的配制酒与另外五分之三混合。 1.4净蟹 1.4.1 将蟹洗刷干净,放入漏孔器皿中,晾十分干。 1.4.2 将螃蟹在白酒中醉倒,再晾干。 1.4.3 打开蟹脐,放两粒花椒和半粒丁香,合上,将蟹仰放在甏内。 1.5醉蟹 1.5.1 将绍酒轻轻注入甏内,务使绍酒淹没螃蟹。 1.5.2 加盖密封,一周后即可取食。如在夏秋天,馋唠胚可在第三天开始试吃。螃蟹拆件后浇淋浸蟹原卤,风味更佳。 醉蟹美者,一定是雌蟹的黄。蟹黄松懈的醉蟹是不入流的,故醉蟹防“沙”。《食宪鸿秘》有三法:“其一雌不犯雄雄不犯雌则久不沙,其一酒不犯酱酱不犯酒则久不沙,其一必须全活螯足无伤,忌嫩蟹,忌火照。或云制时逐个火照过则又不沙。”民间还有“茱萸一粒置厣中,经岁不沙。”“香油入酱油内,亦可久留,不沙。”“以皂荚半挺置其中。”以及“用白芷末二钱,其黄易结。”等。 此方醉蟹含糖低,斩件后可炖蛋,亦可入排骨汤提味增鲜。江苏名宴“江南运河宴(春季版)”主菜运河腌笃鲜中就有醉蟹辅佐。 |
|||||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