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桂花杂谈

发布时间:2024-11-25 浏览次数:494次

        作者:王金虎

金风送爽时节,苏州到处可以闻到桂花的香味。苏州人喜爱桂花,到了中秋假期,如果见不到桂花开放,就会惦记起来,今年的桂花怎么还不开?

其实,秋天桂花的开放依赖于天气,桂花的花芽需要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下才能转变为花蕾。当秋季天气持续凉爽后,也就是最低温在20℃左右、最高温在30℃以下持续约十天后(期间最好有短期的降雨),秋季桂花的早花品种开始开花。又过十来天,苏州的天气往往又会奥热如溽暑数日,被称为“木犀蒸”。再往后,秋风送爽,桂花的中花和晚花品种相继盛放,花期持续可达三周,成为眼观鼻闻桂花的最佳期。木犀即桂花,“木犀蒸”的说法见于清代顾禄《清嘉录》。

桂花在苏州的栽培历史非常悠久。常熟兴福寺曾有一株唐桂,可惜已于1953年枯死。东山紫金庵现存有树龄600多岁的桂花2株,树龄500多岁的1株;整个苏州记录在案的树龄百年以上的桂花树有140多株,都证明桂花在苏州的悠久栽培史。

唐代苏州的桂花栽培或许证据不充分,或者说兴福寺唐桂只是个孤证,但到了宋代特别是南宋时期的诗文可以证明桂花在苏州的普遍种植。

南宋官员、诗人、苏州人范成大在石湖亲自种植桂花,并有多首诗咏之。例如《岩桂三首》之一曰:越城芳径手亲栽,红浅黄深次第开。不用小山招隐赋,身如强健日迁迴。”又《初秋闲记园池草木五首》有“桂丛四季秋香”一句,并自注“岩桂一种,四季有花。”诗中不仅反映出当时苏州栽培桂花,而且已有花色不同和四季开花的桂花品种。

明代《洪武苏州府志·卷第七·园第》记载,“闲贵堂,在醋坊桥东,本萧氏双节堂也。既为周虎所得,遂易今名。后有台,环以古桂数千本,名曰凌霜。”周虎为宋代抗金名将,其居所有如此多的桂花树,可以推断南宋时桂花在苏州已普遍栽培,否则数千株的苗木实在无法可得。

元明之际,光福大面积栽培了桂花,主要分布于窑上、香雪、铜坑、潭山等丘陵地带,其中以窑上为最多,且传至今日。元代画家、诗人倪瓒十分喜爱光福的桂花,曾多次到此赏花,有诗写道:“来访城西十日山,桂花风气碧岩间”。

元明以降,桂花的栽培不只为观赏,而且为食用。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卷二》云:“丛桂开时,真称香窟。宜辟地二亩,取各种并植,结亭其中……更勿以他树杂之。树下地平如掌,洁不容唾,花落地,即取以充食品。”

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中多植桂花,并以桂花题名亭、轩、廊等,如留园有“闻木犀轩”,网师园有“小山丛桂轩”,藕园有“木犀廊”,怡园有“金粟亭”。

清代桂花在苏州更是盛行,更以桂花之名生出个“山塘桂花节”。清代袁景澜(一名学澜)《吴郡岁华纪丽》云:“山塘画舫之游,自端午龙舟竞渡以后,三伏暑炎,笙歌稍息。至中秋届节,桂子飘香,金风荐爽,青帘鹄舫,齐出六门……银河影里,金粟香中,清夜冶游,殆无虚夕。俗谓之桂花节云。”顾禄《清嘉录》中称此节为“木犀市”,并指出“兼旬始歇”,就是要延续20天才结束。这时的桂花香,或来自周围盛花期的桂花树,或来自女子鬓边的“木犀球”。顾禄在《桐桥倚棹录》记录,虎丘一带园圃中种植供女子插带的花,称“鬓边香”,俗呼“戴花”,其中秋季有“木犀球”。蔡云《吴歈》云:“木犀球压鬓丝香,两两三三姊妹行。行冷不嫌罗袖薄,路遥翻恨绣裙长。”他自注云:“卖花者以线结桂粟成球,妇女戴之。”桂粟和金粟都是桂花的代称,因细小的桂花在它将开未开时,极似金黄的粟米而得名。

苏州人对桂花的喜爱代代相传,历久弥新。1982年3月,市政府决定把桂花选为市花。自此,桂花成为苏州城乡绿化的主力树种之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苏州没有一个公园是没有桂花的。

1998年10月一座以市花为特色的专类公园——苏州市桂花公园建成并向公众开放。桂花公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南隅竹辉桥西堍,占地面积16.52万平方米,园内收集木犀科木犀属植物9种,40多个品种,总量约3000株。该公园应该是我市收集桂花品种最多的地方了。

如果说桂花公园是苏州品种最多的地方,那么光福窑上是苏州桂花树数量最多,古桂花树最集中分布的地方。窑上桂花始栽于元末明初,现有桂花2000多亩(130多万平方米),6万多株,有“窑上家家种桂花,人人赏桂花,桂花满山坡,花开香十里”的美名。这里的桂花眼观鼻赏之外,主要用以加工清水桂花、咸桂花和糖桂花等供食用。

桂花历经千年的栽培,已选育出200多个品种。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些品种间的关系,也为了便于识别和应用,品种分类学家依据桂花的开花习性和花色等将桂花的品种归结为5大类,按照国际上的规范称为5个品种群。其中,四季桂品种群,是一年中除夏季外,三季开花的桂花品种。银桂品种群,是秋季开花,花色银白至浅黄的桂花品种;金桂品种群的品种花色淡黄至金黄;丹桂品种群的品种花色橙至橙红。另外,还有一类枝或叶彩色或有斑纹的桂花品种归在彩色桂品种群。具体的品种识别,可以查看桂花品种分类的图志来鉴定。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