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浦闸的“前世今生”

发布时间:2024-07-03 浏览次数:279次

作者:李素雅

太浦河,这条蜿蜒在苏浙沪交界处的河流,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为了解决太湖流域的洪涝问题,政府决定人工开凿太浦河,改善当地的水利条件,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太浦闸,作为这条河流的守护者应运而生,肩负起保障太湖流域水安全的使命,它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水利工程,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本文将带您穿越时光的长廊,探索太浦闸的“前世今生”。

初建太浦闸

太浦闸建成于1959年10月,位于吴江区七都镇,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太湖沿线兴建的第一批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太湖地区具有防洪和供水作用的规模最大、流量最大的控制性工程,素有“太湖第一闸”的美誉。

WechatIMG7475.jpeg

“太湖第一闸”景观石

成长

1994年至1995年,太浦闸进行了加固。1995年3月由江苏省吴江水利局移交太湖局管理,设立了太浦河枢纽管理所,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共同应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

2012年至2014年,采用原址拆除重建对太浦闸进行除险加固。该工程荣获中国水利优质工程大禹奖。 除了发挥水旱灾害防御功能外,太浦闸同时承担了科研基地、国际交流等任务。

现代化转型

水利工程除了兴水利、除水害,还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太浦闸利用收集到的工程闸墩、底板的混凝土块和条石等材料,修建了“中流砥柱”“饮水思源”等水文化景观,成为了休闲娱乐的网红打卡点,成为太湖流域文化建设、宣传、展示的重要窗口。2011年,苏州局联合太浦闸所在地人民政府共同规划筹建以太浦闸为核心的浦江源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学大师南怀瑾为景区题词。  

2021年,太湖治理展示馆建成开馆,同年,浦江源国家水利风景区入选“国家水利风景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太浦闸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22年,数字孪生太浦闸建设启动,2023年12月,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回信太浦河管理所全体职工,肯定了数字孪生太浦闸建设取得的成绩。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实现了对太浦河的实时监控和精准调度,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水安全保障。

面向未来

太浦闸的“前世今生”从最初防洪、供水到现代集文化、教育、智慧管控等多功能于一身,见证了太浦河的变迁,和中国水利事业的飞速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太浦闸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在保障水资源安全的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太浦闸必须思考的问题。为此,太浦闸积极探索现代化发展路径,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求,为保障太湖流域水安全,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作出更大贡献。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