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青春 “档”然有你 ——档案里的苏州共青团记忆

发布时间:2024-05-05 浏览次数:332次

作者:池景彦

“人生最大的遗憾,是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虽然我们胸中无法沸腾革命先辈的“五四”热血,但是通过档案的余温,“百年五四”的青春热烈仍然能让我们如沐春风,后浪奔涌。

——题记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青春乐章激荡人心。一百年来,共青团始终牢记坚定不移跟党走、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初心和使命,坚持“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光荣传统,围绕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团结带领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冲锋在前、担当作为,谱写了一曲曲青春之歌。

苏州,这片革命的热土,青春的身影同样不曾缺席。从声援五四运动的口号,到乐益女中的星星之火;从五卅路匆匆而过的脚步,到迎接光明的爱国之心。一代又一代的苏州青年,用他们的青春告诉我们,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

他们的光辉事迹,都化作一页又一页泛黄的档案。今天,就让我们一一翻开这尘封已久的档案,来寻找那为祖国、为人民不断跳动的青春之心!


一、青萍之末:苏州共青团的发轫

图片1.png

1919年北京“五四”运动爆发的消息传到苏州,苏州立即成立了学生联合会。图为学生联合会的罢课启事。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为了抗议巴黎和会上北洋政府将战败国德国在山东的殖民地移交日本接管,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为声援北京学生运动,苏州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二女子师范学校、东吴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纷纷成立学生自治会,于5月9日召集苏州各学校学生四千余人,在体育场召开群众大会并示威游行,号召拒绝巴黎合约、打倒帝国主义。5月10日,正式成立苏州学生联合会,在学联的推动下,苏州各界人民发动了抵制日货、罢工、罢市等群众性爱国运动。

1925年5月,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31日,苏州学联召开紧急会议,近八百名学生到会,决定开展罢课示威。6月7日,苏州各界在公共体育场集会,声援上海人民的爱国斗争运动。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曾担任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的秦邦宪(博古)在当时的《血泪潮》上发表了《病榻琐记》,介绍了他参加苏州学生声援五卅运动的情况。当时,全市各校统一行动,组成一千余个劝募小组,向戏院、饭店、殷实人家以及路人劝捐。其中中共党员叶天底任教的乐益女中被上海《申报》报道称“组织募捐,乐益女中成绩最优”。9日,苏州学联将首批募集到的大洋6000元交给上海工人。在学生爱国热情的感召下,商业、文艺、市民公社等各界人士也慷慨解囊,后来共筹集捐款近两万元。后来,上海市总商会退回了没有用完的6000元。7月10日,苏州各界联合会决定,用这笔余款将马军弄拓宽成大马路,并取名“五卅路”,以纪念这一活动。

1925年9月,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在乐益女中秘密建立,由候绍裘、叶天底、张闻天等三人组成。独立支部成立后,迅速团结壮大苏州党团组织力量,积极提高党员、团员的理论水平,先后邀请恽代英、萧楚女、施存统等到苏州宣讲革命形势。

1926年1月,许金元担任独立支部书记。他到任后,决定成立中共共产主义青年团苏州特别支部,并任命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学生周学熙任特支书记。当时共青团苏州特别支部共有团员18名,活动地点在沧浪亭石洞、可园图书馆等地。

二、江河奔涌:苏州共青团的壮大

随着中国革命进程的不断深入,在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苏州的共青团组织也逐渐羽翼丰满。在抗日战争期间,苏州爱国学生走在了抗日救亡的前列,许多进步青年加入了吴县共青团委和地下党组织,积极参加各种抗日活动。

解放战争时期,党团组织领导人民开展“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爱国民主运动。苏州涌现出不少青年社团,这些社团创办进步刊物、举办读书活动,传播革命思想、激励青少年的革命热情。

在这些社团中,文心图书馆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苏州档案馆的馆藏中,有一份文心图书馆的第一任馆长吴石牧写下的《文心图书馆始末》:“1945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投降后,有一天,徐懋德和唐崇侃来到我家。徐懋德跟我谈了当时的形势,他说东北已经掌握在我方手中,华北 、华中我方也有很大的力量。为了作好长期斗争的准备,他建议创办一个公开的图书馆,通过借书的方式,来团结教育青年,尤其是青年学生。大家商量的结果,一致同意建立图书馆。

青年们因书结缘,因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光明的向往聚集到一起,壮大了文心图书馆,使之成为苏州极具影响力的社团。苏州公园内的裕斋成为文心图书馆的阅览室,有40多个座位。文心图书馆从1945年10月成立,到1949年7月与吴县县立图书馆合并,四年不到的时间里,发展了两千多名读者。

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苏州进步青年纷纷开展护厂、护校等运动,积极收集情报,做好迎接人民解放军的宣传工作。4月27日,苏州宣告解放。人民欢天喜地,歌颂光明的到来。

新中国成立后,各级青少年组织不断完善。1949年10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苏州市工作委员会成立,领导团结全市广大青年团员,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党的忠实助手作用。1951年11月7日,青年团苏州市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代表四百余人,正式成立青年团苏州市委员会。此时,全市共有团员10153名,基层组织285个。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1月15日,苏州市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成立,号召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支援抗美援朝活动。东吴大学的师生们也积极响应号召参与相关运动。师生们自发地把自己睡的400多张铁床捐献给了苏州当时的康复医院,那里收治了很多志愿军战士。1951年6月份,东吴大学向苏州专区登记分处报告,提出要捐献学校车辆。学校认为,“凡我人民都应各竭所能、各尽其力投入抗美援朝运动”。当时学校的校务会议决定,愿捐献学校原有大卡车、吉普车各一辆,同时还有汽油六十加仑给本市抗美援朝分会,以支援抗美援朝志愿军。

三、百川入海:苏州共青团的蓬勃

新中国成立后,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全国上下都纷纷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大潮中。苏州青年也积极行动起来,在各个领域中展示出与众不同的青春风采。

1963年初,《人民日报》刊登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学雷锋活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共青团苏州市委下发了《关于在全市青少年中开展学习雷锋同志模范事迹的决定》,要求全市青年团员积极行动起来,开展学习雷锋同志先进事迹的系列活动。 

全市广大青年团员响应号召,开展照顾孤寡老人、义务维修、维护公共秩序等各类志愿活动。同时,讲雷锋故事、参观雷锋事迹展、组织学雷锋文艺汇演等活动也大量开展。“学雷锋为民服务纪念日”、“学雷锋义务服务周”渐成风气,延续到现在,这些活动宣传了雷锋的先进事迹,弘扬了雷锋精神,影响和教育了整整一代人,极大地激发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全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

在八十年代初,共青团中央发出倡议,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为主要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 

1981年3月9日,苏州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全市人民积极开展“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以整治“脏、乱、差”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后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五讲四美”活动与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三热爱”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从此“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从学校、工厂、商店到各行各业,从城市到乡村,进一步广泛开展起来,涌现出了一大批文明单位、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1983年,全市共评选出“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先进集体276个、积极分子362名,五好家庭、五好院落等874个。该活动从此成为一代人的时代记忆。

根据《苏州年鉴(2022)》记载,截至2021年年底,苏州市有共青团员47万余人,全市建有基层团委和团工委2803个、团支部32344个。百年前的涓涓细流蜿蜒穿过时间的荒野,汇成一片浩瀚苍茫的青春之海,奔腾翻涌!

学习苏州共青团史,不仅是对苏州革命和建设发展史的一次回顾,更是一次生动的团史学习教育课,而档案正是最生动活泼、最有说服力的课本!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