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有痕:那些尘封已久的光阴故事跃然眼前(上) | |||||
|
|||||
作者:邹孝听 编者按:《现代苏州》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苏州日报社主管主办的新闻综合性半月刊。创刊十六年来,《现代苏州》杂志通过精心创意策划报道、组织活动、资源整合以及有价值的服务,聚焦苏州优势与特色亮点,诠释城市领先实践、创新、思考和智慧,成为苏州提升品牌形象的靓丽窗口。 2024年3月起,苏州市档案馆与《现代苏州》杂志合作,通过开设专栏“档案有痕”,聚焦档案馆中心工作,全方位诠释全市各档案馆的创新、思考与实践,通过档案讲好苏州故事,传播江南文化、提升苏州档案品牌知名度。 世上档案千万种,在苏州,有一种特殊的档案——“丝绸档案”。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作为国内首家丝绸主题的专业档案馆,也是全国地级市首家“中字头”档案馆。这座富有江南园林特色的档案馆内存放着镇馆之宝——29000余卷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它们不会说话,却不断发出铿锵有力的回响,诉说着苏州的“丝”路记忆。也许我们未曾见过这座城市过去灿烂辉煌的模样,但在它的人文历史天空里,闪烁着太多璀璨的星光。苏州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可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一抹亮丽底色,值得被保护和记载。多年来,苏州档案工作者通过口述档案整理、作品征集、实物捐赠等,尽可能完善地记录昔日产业链条,为这座城市留下了宝贵的时代记忆。 走进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苏州中国丝绸档案馆,以下简称“中丝馆”),那些尘封已久的档案好像都在眼前鲜活起来,历史风景线上的生动剪影跃然眼前。
非遗,工匠精神的深度还原 代表元素:漳缎、苏绣
过去我们对非遗接触的不多,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非遗作品走入寻常百姓家,正如前不久,同事穿了一件宋锦华服引起了大家的注意,金绿色绸缎,丝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图案让人眼前一亮。据这位同事介绍,她偶然间逛到一家新中式服装店,对宋锦、漳缎等非遗面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生一代赋予了非遗更多的可能,打破传统、跨界合作,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非遗、走近非遗。 由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推出的首个档案主题互动密室“漳缎疑云”备受关注。实景解谜活动将丝绸知识和丝绸记忆植入到游戏里,在剧本中,大家可以沉浸式体验中央秘密档案库艰辛的守护历程,在游戏的过程中感受档案保护的重要性,从中感悟档案文化、档案工作者守档的精神。苏州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主任谢静说:“我们希望通过这些生动的互动形式,让档案文化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回望历史长河,苏绣、缂丝、宋锦、漳缎等非遗为苏工精神闻名于世贡献了特别的力量。在中丝馆馆藏的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中,那些浩如烟海的档案卷宗,编织成一个独特的丝绸世界。馆藏的丝绸样本档案,完整地覆盖了纱、罗、绫、绢、纺、绡、绉、锦、缎、绨、葛、呢、绒、绸等14大类,晚清时期苏州织造署使用过的丝绸花本、民国时期的风景古香缎、真丝交织织锦缎、细纹云林锦等。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宋锦及缂丝;列入《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纱罗、四经绞罗;还有荣获国家金质奖章的、代表国内当时丝绸业内最顶尖工艺的织锦缎、古香缎、修花缎、涤花绡、真丝印花层云缎、真丝印花斜纹绸等样本档案,给人不同的视觉和触觉冲击。 其中,中丝馆收藏的24件漳缎祖本,经过有关专家鉴定,确认这些祖本目前外界已很难见到。那么这些漳缎到底是一种什么花样呢?因历史久远,没有实物佐证,只能从祖本上寻找信息。每个祖本中用棉布签记载着图案名称和图案尺寸大小以及织造数据。2022年,漳缎祖本破解复原项目工作正式开启。其中一个由中丝馆与南京继丝丝绸科技中心合作的复织项目,被全过程地记录并展陈,左边是一团散乱的、略有褪色的粗线,右边是一幅华丽的“川则云中吉园团花”图案,若不看介绍,很难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在陈明怡看来,对漳缎祖本进行破解复原项目工作,保存漳缎制作工艺流程中形成的档案,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传统丝织技术的发展,更好地研究和传承发展漳缎技艺,并且丰富馆藏资源。 漫步于展厅,时不时地驻足、观赏:鸟类和星空两幅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摆放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薛金娣、张雪母子在苏绣传承和创新方面的努力;苏绣大师姚建萍创作的《姑苏十二娘》,气势恢宏,令人震撼;刺绣针法档案解析,告诉我们“一个花瓣是怎么绣出来的”……历史无声,档案有痕,不妨让我们一起走入中丝馆,点燃兴趣之火吧。
|
|||||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