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台书品丨顾文彬眼里的苏州园林 | |||||
|
|||||
作者:严军 顾文彬精心营造了怡园,既是晚年生活所在,又是心灵的寄托之地。他写了一千多首的“怡园词”,最终结集六百七十四阕,删去了四百余阕,光绪五年(1879年)二月初一收录完毕,计一万八千字,可见他对自己园子的钟情。那么,顾文彬眼里其他苏州园林又是怎样的呢? 毗邻怡园的就是吴云的听枫山馆,顾文彬和吴云是至交,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占苏州时,吴云任苏州知府,他和顾文彬一起退避上海,并创设了“中外会防局”,筹措银两和军火,迎接李鸿章淮军的到来。另外两人还是儿女亲家,因此往来特别多。据顾文彬日记记载,光绪元年(1875年),顾文彬致仕回家后,和一帮同道好友在听枫山馆聚会非常频繁,但对听枫山馆的造园特色却鲜有描述。唯有一次是在光绪六年(1880年)四月初四日记载道:“愉庭于院中新构茅亭,枫树下环筑假山,移石笋三株,索余楹联,余集稼轩词句赠之”,可见,听枫山馆在顾文彬心中未能算苏州园林的典范之作。 在光绪年间,顾文彬不少有来往的同道好友都有一座自己的私家园子。光绪元年(1875年)十月,与顾文彬同住铁瓶巷的李鸿裔(号香严),买下了网师园,然后大兴土木。李鸿裔曾是湘军首领胡林翼和曾国藩的幕僚,胡林翼曾任湖北巡抚,顾文彬任汉阳知府、武昌盐法道时也在胡林翼的麾下,两人虽未共事,但私交甚好。光绪二年(1876)六月二十日顾文彬日记写道:“香严招往网师园观荷。荷系新栽者,叶已满池,花尤繁茂。中开一莲,未开时,其形如钵盂,放足时,外层莲瓣,中层如牡丹,莲蓬内出,花如芍药,乃异种也。”李鸿裔邀顾文彬到网师园欣赏新品莲花,按照描述,似为千瓣莲。 网师园 顾文彬还有一位好友是盛康(号旭人)。盛康,常州人,曾在多地任知府,太平军时,盛康被派往帮办江南大营粮台,后同样到胡林翼手下,帮助筹措军费,最后接替顾文彬任武昌盐法道,两人的关系可见非同一般。盛康善于经营的天赋也传给了他的儿子盛宣怀,其成为中国工商业的标志性人物。 根据顾文彬日记记载,顾文彬作为介绍人,帮助盛康买下了刘园(当时还不叫留园)。光绪二年(1876)四月初一顾文彬日记写道:“午后,旭人来,偕往刘园。遍游内外两园,古木参天,奇峰拔地,真吴中第一名园,惜失修已久,将来修葺约在万金以外。”顾文彬评价的重点是,园子真是个好园子,可惜太破败了。过了整整一个月,五月初一的日记写道:“余为介绍,以卧云所购刘园售与旭人,议价五千六百五十金。是日在余家成交。余不取中费,程藻安亦在中保之列。”程卧云是开办钱庄和恒孚银楼的姑苏望族,买下刘园价格不菲。五千六百五十金,如果按照光绪初年金银1:16左右的比价,那么盛康要花费九万两白银才能买下这个破败的园子,如果按照顾文彬所言,修葺需要万金以外的话,还得投入十六万两的白银,盛家当年的实力可见一斑。 顾文彬还有一位好友买了耦园,当时叫涉园,这位好友叫沈秉成(字仲复),浙江湖州人,曾任广西、安徽巡抚,因进谏而被罢官,后寓居苏州。光绪元年(1875)十二月二十日顾文彬日记写道:“沈仲复买宅在齐门新桥巷,即冯林一旧居,其东兼并两三宅,至涉园而止。涉园者,即郭季虎旧居,四十年前尝觞咏于斯,乱后化为瓦砾场。仲复大兴土木,构成东西两园,东即涉园故址,然已改头换面,只一水阁尚依稀可认耳。兴筑之费传闻在四万金之外。”冯林一就是晚清著名思想家冯桂芬,郭季虎就是晚清著名的书法家郭凤梁,因为太平天国战乱,他们的旧居几乎成了废墟,要重新营造园子,顾文彬估计要花五六十万两的白银。第二年,顾文彬来参观修整好的耦园,在日记里他写道:“访沈仲复,送吴子敬所藏怀颜墨迹册与阅,并游其东西两园,屋宇陈设皆精洁,惟少湖石耳。”园子打造得很精细,但唯独缺少太湖石,要知道顾文彬把自己比作宋代的米芾,爱石成癫。今天我们来到耦园会有同样的感受,园子几乎都是黄石假山,湖石很少。 张之万和顾文彬交情也颇深,张之外是张之洞的堂兄,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元老,生前授大学士,死后入贤良祠。同治九年(1870)润十月,当顾文彬补宁绍台道时,恰好张之万调任江苏巡抚,同治十年(1871)正月,顾文彬回苏后见到了张之万,随后就去浙江履职,而张之万当年告病致仕,一直寓居在拙政园,并将拙政园改为“八旗奉直会馆”。直到光绪元年(1875),顾文彬致仕回家,才频繁地和张之万竹游招饮。 顾文彬在拙政园参加各类活动在日记里记载很多,但对于拙政园本身的描述不多,但有一次他评价了拙政园,那是光绪四年(1878)八月初四日,顾文彬在日记里写道:“游拙政园,古木参天,莲叶平岸,居然有山林气,不但胜怡园,并非留园所及,惜能领略其胜趣者少耳。”可见顾文彬对拙政园的评价相当高,园子里有“山林气”,难能可贵!在他眼里,不光他的怡园不如拙政园,盛康的留园同样不如拙政园,拙政园不愧为江南园林的魁首! |
|||||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