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报新韵:端午节与黄梅天

发布时间:2023-06-22 浏览次数:265次

作者:方榭

大华报,日刊,193411月在苏州创刊。4开小报,主办人仇昆厂(音庵)原任《苏州明报》主笔,因病辞职后,自筹资金办报。社址在苏州仓桥浜南翔里,报纸由中新印刷局承印,有时也由利苏印书馆代印。内容有新闻、日日谈、杂文、长篇小说、社会服务、商情等。不久,仇昆厂集资筹设昆厂印书馆,馆址在阊门内东中市十六号(现为一三九号),除印行《大华报》外,还经营一般的印刷业务。当时,办报是亏本的,他便把印刷业务上赚的钱,用来补贴报纸的亏损。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苏州常遭日机轰炸。仇先生携眷下乡,苏州沦陷前《大华报》在战火威胁下停刊。1945年日寇无条件投降后,121日复刊,报社就设在东中市16号昌明印书馆。总编辑周明,黄启之主持经理部业务,陆醒负责编辑部具体工作。

《大华报》是一份倾向进步的地方报纸,1946年,先后转载章乃器、杨卫玉政治论文和宋庆龄《论时局主张》,出过《纪念李公仆、闻一多号》,连载朱绍文《上国民参政会书》,指责“南京政府劫收殃民”。小评《消灭恶势力》,指责贪官、劣绅,作者因此被扣押40天。同年6月,报纸被国民党省党部以“言论荒谬”查封。7月复刊至10月停版。

WechatIMG5829.jpeg

大华报  1946.6.4

WechatIMG5830.jpeg

   端午节:妖魔的世界

    志恒

眼睛一眨,墙角榴红,池塘萍绿,端午节来临了。

俗有在这一天请钟进士的像来,长须紫袍,青面獠牙,以为可以除鬼怯邪。李福钟馗图诗云:“面目狰狞胆气粗,榴红蒲碧座悬图。仗君扫荡么鬼技,免使人间鬼画符。”可是现代的社会上,魑魅魍魉,满目皆是。若得钟进士下降,真是幸福之极了。

端午的前后,各戏院子里都做着白蛇传的一部戏,什么满台真水,大蟒出现等广告,引人入目,因为这部戏中,恰有一幕是端午节的事好像七夕的一天,喜欢演“鹊桥相会”,中秋的一天,喜欢演“唐明皇游月宫”等一般时令节戏,当然可吸引大量的观众。

白蛇传中端午节一幕,是说这白蛇妖精吃了雄黄酒而现原形,以致于把他的丈夫吓死,但是我在想:假使吃了雄黄酒,真能使妖魔鬼怪现出原形的话,那么端午节的一天,一定可以看见西游记中的妖魔世界了。所以能不现原形的缘故,也许这般妖魔的道行比白蛇精要高深数千万倍,方才不拖出他毛茸茸的尾巴。

眼睛一眨,墙角榴红。池塘萍绿,端午节是来临了。 


端午之后没多久,就入梅了。

1946.6.15

WechatIMG5831.jpeg

WechatIMG5832.jpeg

   漫谈黄霉天

镜芙

黄霉天近来了,又将过着一日阴半日晴,一天好半天雨的天气,并且间有一面下雨一面出太阳的日子,真所谓:“黄霉时节半晴阴”。像我这样早出晚归的人,实在不胜受累,出太阳时既不好意思带雨具,即使带去,天公却不成全你,偏偏不下雨,那末如之奈何?若是以前的时代,物价便宜,还可以坐坐黄包车,在今日之下,动辄一千八百的代价,吓也吓坏了,如何再敢问津?

说起了黄霉天的讨厌,使我连带地想起了一件比这更讨厌的事,那就是“人情”。现在的所谓“人情”,倒也实足的像“黄霉天”,变化莫测。今日你有财有势,不愁没一辈趋炎附势者流,如蝇逐臭,如蚁附羶般的来趋奉你,胁肩谄笑,那种狐媚之状,真足以令人起“病于夏畦”之感!然而一旦失势,则此辈不患无献媚之地,休想彼等回首,一望故人也,甚或下井陷石,以博新欢,而固己位,亦在意料之中,从前车水马龙之地,一变而为门可罗雀,可叹!可叹!即琐碎小事,亦皆同于此例,惟是本身之小不同而已。

受天气的累,倒底是有限的,在一年中,至多不过占了十分之一,熬熬也还不要紧,惟有这“黄霉天”的“人情”倒是受累无穷,无时间性之可待,真正如之奈何!

 

从端午节到黄梅天,作者都是从节气、天气联想到了社会上的状况。端午是牛鬼蛇神显形的时候,而社会上魑魅魍魉道行更高,可以不露原形;黄梅天阴晴不定,社会上阿谀奉承之辈,见风使舵,翻脸比翻书还快,像极了这般天气。为何作者都有如此感慨呢?因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然而在次年,曾经是沦陷区的人民在胜利的喜悦中,迎来了一批又一批国民党的接收大员。在这场“劫收”闹剧中,人们由喜悦变为惊愕、惶惑、悲愤。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才有了作者们对端午及之后黄梅天的一番感悟。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