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申报》,忆战云笼罩下的吴中文献展 | |||||
|
|||||
作者:任亚峰 1937年2月,日军大批部队正云集上海日租界,而国民政府京沪区司令长官张治中将军也正加紧构筑吴福防线和锡澄防线。在战云笼罩、淞沪会战将至的前夜,以省立苏州图书馆长蒋吟秋为主的苏州文人主办了盛况空前的吴中文献展览会,原定展期7天,最终延展到10天。如此执著于中华文化传播的苏州盛事,从《申报》的记载中或可一窥详略。 吴中首创 《申报》刊登吴中文献展的报道共有九则,最早始于1937年1月13日,当天的报道有两则。 一则短讯记,沧浪亭江苏省立图书馆等筹备的吴中文献展览会,数月以来,积极进行,定于2月20日开幕,并称“吴中文献、夙称美富、开会展览、尚系创举。” 另有一则通讯,详细介绍了筹备情况。首先是参展的单位:北平、中央、浙江、镇江、国学等图书馆、西湖博物馆,及吴县、常熟、吴江、昆山四县图书馆。其次是提供展品的个人名单,列有:周瘦鹃、范烟桥、潘季儒、李根源、吴待秋等四十多位,个个都是响誉文化界、收藏届的大咖。最后介绍展品,本次展会共计收到各类展品多达数千件,其中有范文正公书篆、明王鏊书篆、宋本宋太宗实录、吴郡通典、吴山百里图、三吴名贤手札百通、三吴石刻拓片千种、周恭肃公朝笏、周忠介公血疏、唐沈文周书画,还有北伐革命文献等大量珍贵资料,大部分史料均为首次公展。 民族精神 2月15日,《申报》通讯“历史美术之结晶、民族精神之缩影”,称吴中文献展即将于19日正式开幕,目前已经遴选佳品四千余件。此次展会共设器物、图书、先哲著述、出土古物、书版书影、革命文献、书画、金石、潘氏一家文献等九大类,共设展厅14室。“萃文献于一堂、开苏州未有之记录”。 文中称,不少展品苏州本地报纸已经连载介绍,近期又征集到诸多上品。比如图籍类有万历精刊、宋人写本等,书画类有吴湖帆的沈文唐三家合作山水、狮子林图册、寒碧山庄图卷等,图像类新增范仲淹像、王鏊像等,史料类有吴宽家书真迹十卷,革命类有孙中山的宝刀、北伐军旗帜等稀有珍品。苏州潘氏家族提供大量文献资料,史料之丰富之珍贵,竟然特设一个展厅展出。 文中最后介绍,此次展会影响巨大,京沪、沪杭列车上张贴宣传海报,各车站悬挂巨幅布告,各地报纸纷纷报道。 之所以如此大张旗鼓,正如蒋吟秋在《吴中文献展览会特刊》引言称:“盖以金石器物,动思古之幽情;图象史传,兴齐贤之景想。举凡会中所陈,莫非先贤往哲精神之所寄托,俱足令人奋勉淬砺,发扬光大,以扶持正气,挽救民族”。 盛况空前 此后《申报》连登六则通讯,介绍展会的盛况。 1937年2月19日,大年初九,上午十时,展会正式开幕。苏州图书馆长蒋吟秋主持,中央政府各部门、各图书馆、大学纷纷派出代表,苏州知名人士尽数到场,名流云集,济济一堂。恰逢二月春早,梅花盛开,此时节历来被奉为胜地的邓尉山,而今也只能屈居苏州图书馆之后。为了维护秩序,避免拥挤,展会特意规定入场者必须依次签名,十岁以内儿童恕不接待,而学校等团体在最后几天招待参观。 第二天,主要接待行政院、教育部等政府首脑和社会知名人士,入场参观者二千多人,观后纷纷至沧浪亭留影,盛极一时。此后每天参观人数均有三四千之众,为满足社会参观需求,展会延长3天。 2月27日,国民政府中央要员,叶楚伧、孙科、于佑任、张群等专程乘火车从南京赶到苏州。先去十全街拜访名宿李根源,而后观摩展览,最后赴光福邓尉探梅。叶楚伧为展会题词“东南之美”,于佑任题词“神州之光”。 《申报》的最后一则通讯是3月1日关于于佑任先生及展会的报导,文中就此次展会发表了难得的评论。现摘录如下“监察院院长于佑任,昨晨由京到苏,下车后即赴沧浪亭参观吴中文献展,历时甚久始出。据氏语人云,文物之盛与去秋浙省文献展览会媲美,而书画部分,则较前尤丰。盖因明代文沈仇唐继起,而吴中四县复多收藏家,故名迹赖以保存。又云,明亡国后,北方学者处重压之下,或埋首著述,或以方技自晦。而昆山顾先生以一代宗儒,遍阅天下形势,揭示郡国利病,广播民族思想,其用心之苦,其影响亦至大。展览会内,得多睹先贤先烈之遗迹及服御器物,想象风烈,令人警惕。”
周公血疏 九则《申报》通讯中,最为详细介绍的展品是周忠介公血疏真迹。 周忠介即明代苏州人周顺昌。明天启六年,周顺昌被阉党魏忠贤构陷,死于狱中,年仅43岁。此事在苏州引起了轩然大波,家乡人爱戴周顺昌,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声援活动,其中颜佩韦等五位义士因之而死。周顺昌的儿子周茂兰为父伸冤,刺破手指,撰写血书向朝廷伸冤。由于文中有避讳字样,后又重写,此时指血已枯,以舌血代之。 最终崇祯元年,沉冤得雪,赐周顺昌谥号忠介,并赠周氏三代诰命。由此,周顺昌、周茂兰父子均被列入苏州五百名贤祠。 血疏纸高七寸四分,阔三寸二分,凡十有三行。清代苏州人汪琬记载,“血书黄贴一百四十四字,周子佩先生所书,盖将为其父忠介公讼冤。因姚文毅一言,改缮进御,此其所存原本也。” 《申报》通讯中记载,“周忠介公之浩然正气,其子子佩先生之至性通人,尤足昭示来者。其原稿至今宝贵,血迹常新,孝思不匮。参观者莫不为之动容。” 后记 苏州文脉,薪火相传、绵延不绝。2016年8月21日,“首届苏州文献展”开幕;2018年1月,苏州美术馆、苏州市名人馆精心策划推出了《吴中耆宿——张一麐文献展》;2022年10月,李品德先生发起组织了《苏州文献展》,赓续旧雅、接踵前修,展品近二百件,多为秘而不宣的珍品,彰显了苏州人文底蕴的厚重和渊薮。
|
|||||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