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闹春台戏与俊俏东山抬阁

发布时间:2023-04-10 浏览次数:425次

                    作者:沈建东

旧时甪直一带有张陵山庙会,主角却是春台戏,张陵山在哪里?许多人可能比较陌生,即是今天甪直的张陵公园内,园内有座张陵祠庙。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考古,在张陵山发现了六朝贵族墓地,是江南四大家族之一的张氏家族墓地,在南京博物院编著的《江苏吴县张陵山张氏墓群发掘简报》上,记录了详细的考古过程,发现有墓志,上刻有(此志阳刻):“晋故散骑常侍建威将军苍梧吴二郡太守奉车都尉,兴道县德侯吴国“吴张镇字义远之”。志阴为:太宁三年太岁在乙酉,侯年八十,薨。世为冠族,仁德隆茂。仕晋元明,朝野宗重。夫人贞贤,亦时良媛。千世邂逅,有见此者幸愍焉。” 夫人,晋始安太守嘉兴徐庸之姊。砖上铭文:晋故散骑常侍建威将军苍梧吴二郡太守奉车都尉兴道县德侯吴国吴张镇墓志(太宁三年)“晋苍梧太守散骑常侍墓”“君以太守三守岁在乙酉六月四日戊申丙夜卒。”由此可知,张陵山,因张氏家族墓地而名,原建有祠庙,始建于晋代,岁有供奉,家族的祭祀衍化成为附近民众烧香祭祀活动,并由此演成庙会。

WechatIMG5616.jpeg

张陵山遗址

张陵山庙会最有特色的是看春台戏,旧时当地农村赶看“春台戏”的最佳时节是初春,新年过后农忙还未开始的时候。据当地老人回忆, 张陵山庙会在每年农历的四月初一、初二两天,庙会规模之大,人数之多,亦是江南农村少见的。张陵山上原有戏台一座,砖木结构,古朴有致,因戏台在山上,地势较高,不论老少都看得到台上的演出。有的人在半山腰观看,甚至也可在停泊于岸边的船上远眺,故有“张陵山看戏、老少无欺”之说。

建国前,苏州东郊斜塘、跨塘、甪直等农村,在每年农历三四月间,有盛行演“春台戏”之俗,村民亦有“赶戏场”之习。若是一村有戏,方圆十多里村落上的村民,便穿红戴绿,或徒步、或舟行,扶老携幼,赶去看戏。戏场两旁搭起遮阳棚,架起木橼堂,商贾蜂拥而至,摊贩林立。小吃有绿豆汤、豆腐花、炒米糖、梨膏糖、粢饭团、海棠糕,还有卖玩具和百货的,更有玩蛇的、耍猴的、卖膏药的、表演杂技的,应有尽有,场面十分热闹。村里人都要邀请自家的亲戚来看戏,并要请客吃饭,称“留戏饭”,一切如同盛大节日一般。台上照例演出的是才子佳人,忠臣遭难之类,最常见的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碧玉簪》《白蛇传》以及《红楼梦》里“宝黛相会”“黛玉焚稿”的片断,常常催人泪下,村里女人们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还要招呼顽皮的孩子。“前村佛会歇还未,后村又唱春台戏。敛钱里正先订期,邀得梨园自城至。红男绿女杂沓来,万头攒动环当台。台上伶人妙歌舞,台下欢声潮压浦。脚底不知谁氏田,菜踏作粪禾作土。梨园唱罢斜阳天,妇稚归话村庄前。”

WechatIMG5617.jpeg

姑苏繁华图·春台戏

旧时,春台戏的举办先要由村里有威望的长辈召集人员,去各家募款,请戏班,各村轮流坐庄,今年在你们村,明年在我们村,因是临时搭起的舞台,多用芦扉稻草为顶,所以又俗称草台,请来的戏班也不是名角的班子,所以也称草台班子。清顾禄《清嘉录·春台戏》云:“二三月间,里豪市侠,搭台旷野……演剧,男妇聚观,谓之春台戏,以祈农祥。”蔡云也曾赞云:“宝炬千家风不寒,香尘十里雨还干。落灯便演春台戏,又引闲人野外看。”此时,也有一些地方无赖借此敛财,清中期,汤文正公抚吴告谕中有:“地方无赖棍徒,借祈年报赛为名,每至春时,出头敛财,排门科派,于田间空旷之地,高搭戏台,哄动远近,男妇群聚往观,举国若狂。” 说的就是春台戏,尽管如此,村民们还是乐此不疲,看完春台戏,就是农忙时节了,这时间显得十分的宝贵,故而春台戏也是庙会的主角,亲戚在一起聊聊家常,吃吃自家田里的土产,欢愉之情自不必说。“前村胜会可寻欢,集秀各班必要看。何物疗饥堪解渴?荸荠甘蔗芋头团。”

WechatIMG5618.jpeg

苏州农村曾经的春台戏 马觐伯摄

而差不多阳春三月里,在美丽的太湖东山镇,民间有独特的“台阁”会,也是一次全镇民众狂欢活动。每年清明前后,东山镇村村都要出一次抬阁,俗称“三月会”,用以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抬阁,最初大约见于宋代文献周密《武林旧事》,随着北宋南迁移民来到太湖边,盛行于清代,是一种类以高空杂技表演为主的古老艺术,原本出现在城隍赛会巡游的队伍里,因其惊险,非常吸引人。每年赛会前一个月,各村陆续开始出台阁,较量优劣。常见的有《武松打店》《水漫金山》《吕布戏貂蝉》《珍珠塔》《梁山伯与祝英台》、《西游记》等。制作抬阁,先要根据剧情需要特制一铁杆,下部插入座子中,上下分二至三节,用榫头衔接,有的上下铁杆各吊一只小椅,容纳演出的小孩之座,用整幅布将演孩的下半身连椅紧紧裹住。抬阁由四人合抬,缓步而行。抬阁制作好,就要选择村中10岁左右貌端俊俏的小儿女,化上浓妆,带上头饰,穿上古装,依角色各扮其相,或“站”或坐在抬阁上,衣袂飘飘,远远望去,十分好看。

WechatIMG5619.jpeg

今日东山抬阁

宁静的东山为何出现这样刺激好看的台阁表演?据镇志记载,与清代的禁赌有关。清代中期,东山地区的百姓赌博成风,官府令下不止。于是,地方官与当地士绅达成了默契,几经商议之下,他们找人制成了抬阁,逢年过节,就在大街上敲锣打鼓,招摇过市。起初,百姓不以为然,后来渐渐地被吸引过来观赏。抬阁风盛,则赌博之风逐渐减少了,并由此演化成为当地每年的“三月会”。2009年,东山抬阁成为江苏省级非遗项目。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