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路:明明是河,为啥叫路? | |||||
|
|||||
作者:王林弟 2020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揭牌一周年之际,苏州吴江康力大道东延至上海青浦东航路的元荡路通车,这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立后打通的首条省际断头路,从吴江汾湖到青浦金泽的车程由原来的 40 多分钟缩短到 5 分钟。而元荡路上连接吴江与青浦的则是元荡桥,元荡桥横跨吴江路河,双向四车道,跨度为180米。其实早在2001年,吴江路上就建有一座农村公路桥——吴江路桥。 沟通吴江与青浦的元荡快速路 元荡桥 吴江路是一条界河,为南北走向,北起元荡东南口,沿夹港里村东边向南,经诸曹漾到思古甸东荣圩,入雪落漾,往南到尖田村东南马塘圩东岸的小莱港,进入马斜湖水域。清朝勘定吴江、青浦县界时,划定此水路为县界,官方命名为“吴江路”,全长3600米,现在也是江苏与上海的界河。吴江路的北段两侧,河西是吴江芦墟爱好村,河东是青浦金泽杨垛村。以往两地靠摇船摆渡沟通往来,芦墟、莘塔有许多人要到上海郊区的企业上班,而杨垛村有一个生产队的农田在爱好村圩上,职工上班、农民耕作都要通过渡船,每天有数百人次往返渡口。遇到刮风下雨,既不方便又很危险,两岸人民迫切期待在吴江路上建一座桥梁。 2000年,根据太湖治理的要求,吴江路被定为行洪通道而疏浚拓宽。河深由5米挖深到7米,河宽由50多米挖宽到90多米。相比以往,吴江路水势更急水流更猛,摇船摆渡危险性增大。2000年8月,江苏省交通厅出台文件,要求“撤渡建桥”,并在政策、资金上配套鼓励措施。芦墟爱好村与金泽杨垛村获知这一政策后,准备借此“东风”联合建桥。由于所需费用不是一个小数目,两村靠各自的经济实力无法承担,2000年11月,双方村委会分别向芦墟镇政府和金泽镇政府呈送《关于申请吴江路撤渡建桥的联合报告》。芦墟、金泽两镇政府认为从渡口安全和交通出行的角度出发,建造吴江路桥是一件好事、实事,十分支持。两地政府、村委会多次召开协调会,商定各投50%的资金。 2000年12月,吴江路桥动工。在建设过程中,吴江、青浦两地密切配合,芦墟爱好村主动向上级申请资金,承担工程的多项协调工作。吴江市交通部门将撤渡建桥作为为民办实事工程积极推进。江苏省交通厅、吴江市政府、芦墟镇政府、青浦区水利局等政府部门提供了资金保证。永鼎集团、国营青浦吴江元荡联合水产养殖场、芦墟镇劳动就业服务所、芦墟镇农业公司和芦墟中学等企事业单位也纷纷出资。爱好村籍的机关干部、知名人士慷慨解囊,建桥资金顺利解决。经过芦墟镇市政工程公司7个月的日夜施工,2001年7月,吴江路桥竣工。 吴江路桥长94米,桥面宽3.5米,为8桩7孔“独支桩”拱桥,设计载重为汽车-10级,爱好村党支部书记闻志龙为吴江路桥题写桥名。吴江路桥建成以后,摆渡成为历史,人们出行再也不需要看老天脸色,极大方便了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这座造福百姓的桥梁也被誉为两地的“友谊桥”。 此后,吴江路桥北侧1公里的河面上相继建起3座桥梁,分别是沪渝高速元荡桥、元荡桥和元荡慢行桥。从农村公路桥到高速公路桥,从快速通道桥到人行景观桥,吴江路上的这些桥梁功能各不相同,由基本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吴江路桥到供人们休闲打卡的慢行桥,它们是不同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历史的进步。如今,桥西的芦墟爱好村已经拆迁,吴江路桥上的桥名也已斑驳,但是吴江路桥依旧横跨在吴江路河上,虽少有人通过,却默默演绎着吴江、青浦两地跨省联合共建的一段佳话。
|
|||||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