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陵集》——陆龟蒙与皮日休友情的见证者 | |||||
|
|||||
作者:孔欣 提到友情,多数人会联想到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觅知音”的美谈可谓经久不衰。不过,晚唐苏州诗人陆龟蒙与太常博士皮日休之间的友情同样值得被后人称道。据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记载:“唐吴郡陆龟蒙,字鲁望,旧名族也……龟蒙幼精六籍,弱冠攻文,与颜荛、皮日休、罗隐、吴融为益友。性高洁……”此外,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有云:“日休,字袭美……隐居鹿门山。性嗜酒,癖诗,号‘醉吟先生’……且傲诞,又号‘闲气布衣’……以文章自负,尤善箴铭……为著作郎,迁太常博士……日休在乡里,与陆龟蒙交拟金兰,日相赠和”。其实,最让人称道的是在《松陵集》中记载了大量的陆龟蒙与皮日休的诗歌唱和,据此可推测出陆龟蒙与皮日休的珍贵友情是基于两者的卓越才华、共同志趣、秉性特征及真挚情感。 惺惺相惜,互相赏识才华 一个是“幼精六籍,弱冠攻文”,一个是“以文章自负,尤善箴铭”,可见两者在文学上同样有造诣,一样才华横溢。皮日休在《松陵集序》中写到:“居一月,有进士陆龟蒙字鲁望者,以其业见造,凡数编。其才之变,真天地之气也。”皮日休认为好的文章犹如充盈于天地之间的灵气,又如四季的变化,各有各的特色。“夫才之备者,犹天地之气乎!气者,止乎一也,分而为四时”,寥寥数语道出了皮日休对陆龟蒙才华的高度肯定,何况皮日休性格傲诞,能得到他的赞美实属不易。陆龟蒙在《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中说到:“物象悉摧藏,精灵畏雕镂”,这两句话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出皮日休异于常人的才情。其诗文所刻画之物逼真、入微之极,甚至连精灵都感到敬畏。他们双方都赞赏、钦佩对方的才华,可谓英雄惜英雄,好汉惜好汉。 志趣相同,喜欢隐逸生活 志同道合是促成友情长久不衰的重要因素。陆龟蒙在《自遣诗三十首》中有云:“贤达垂竿小隐中,我来真作捕鱼翁。前溪一夜春流急,已学严滩下钓筒。”句中的“小隐”直截了当地表明作者向往隐居生活。晋代王康琚在《反招隐诗》中说到:“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此诗小隐的地方一一陵薮,它指的是山陵和湖泽,后世进一步丰富了小隐范围的内涵。如唐代白居易在《中隐》中指出:“小隐入丘樊”,丘樊指的是园圃及乡村。“真作捕鱼翁”表现出陆龟蒙发自肺腑地喜欢隐逸生活。皮日休在《奉和杂题五首》(晚吟秋)写到:“东皋烟雨归耕日,免去玄冠手刈禾。火满酒炉诗在口,今人无计奈侬何。”这首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作者有朝一日远离庙堂,隐居田园的生活化场景,也是往后皮日休隐居鹿门山的印证。“白日须投分,青云合定交”这两句表明皮陆二人志趣相同、意气相投,都向往隐逸生活。 秉性相投,以疏放显率真 诗文唱和的前提是双方作者要秉性相投。陆龟蒙在《野态真》中写到:“君如有意耽田里,予亦无机向艺能。心迹所便唯是直,人间闻道最先憎。”全文表达的思想是隐逸者质朴无华,正直坦率,不拘于外物,萧散疏放,不为世俗勾心斗角所累。陆龟蒙在《松间斟》中提到:“子山园静怜幽木,公干词清咏荜门。月上风微潇洒甚,斗醪何惜置盈樽。”“松间斟”指的是在松林里饮酒,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潇洒脱略的生活态度,颇有竹林七贤之遗风。诗中用“子山”“公干”两个典故,表达出作者疏放的态度。皮日休在《七爱诗并序》中说到:“皮子之志,常以真纯自许。”作者直抒胸臆地表明自身追求纯朴率真的志向。他又在《新秋言怀寄鲁望三十韵》中提到:“达人唯落落,俗士自铙铙”,通过对比的修辞手法表现出作者豁达洒脱的气度。疏放洒脱的生活态度,质朴率真的性格特点正是皮陆二人鲜明的秉性特征。 情感挚诚,融于生活点滴 真挚的情感是友情永续绵延的必要条件,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皮日休在《早春以橘子寄鲁望》中写到:“知君多病仍中圣,尽送寒苞向枕边”,诗中的“寒苞”指的是橘子,皮日休送橘子给生病的陆龟蒙,以表关怀之意。他又在《病中有人惠海蟹转寄鲁望》中写到:“病中无用双螯处,寄与夫君左手持”,病中的皮日休无法食用友人馈赠的海蟹,于是他就转寄给了陆龟蒙。友情的维系融入日常生活,点滴积累的关怀使友情坚不可摧。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陆龟蒙也曾挖野蔬寄给皮日休,他在《偶掇野蔬寄袭美有作》中写到:“凌风蔼彩初携笼,带露虚疏或贮襟”,这两句话是说陆龟蒙选择那些长得繁茂的新鲜有光泽的野蔬放入竹笼之中送给皮日休,而将那些长得稀疏的看上去不怎么新鲜的放入衣襟留给自己食用。从这个细节之中就可以看出陆龟蒙对皮日休的深情厚谊,无需宣之于口。 陆龟蒙墓 《松陵集》的可贵之处不仅见证了陆龟蒙与皮日休的珍贵友情,更为当代人们的友情观提供了鲜活的蓝本。 |
|||||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