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大上海的作战命令从苏州发出 | |||||
|
|||||
作者:陈其弟 1949年4月27日,苏州解放。5月8日夜,解放大军从常州移师而来的。深夜11时,粟裕、张震暨司令部进驻金城新村及苏州公园一带;政治部主任唐亮、副主任钟期光则率机关住进了乐乡饭店,11日又迁至木渎镇下塘街几户民宅内。 金城新村最南端的那幢楼,就成了粟裕的宿舍兼办公室。从5月8日夜入驻,到5月26日夜离开,粟裕率三野司令部在这里下达了一道道命令,指挥第9、第10两个兵团的数十万大军,直取上海。 上海战役前敌我态势图 5月10日清晨,张震草拟了《淞沪战役作战命令》,由粟裕审定后,以陈毅、粟裕、谭震林、张震四位野战军首长的名义签发。这是三野指挥机关来到苏州后向第九、第十两个兵团、8个军(后又增加第23军、第25军)近40万大军发出的第一道命令。该命令规定了上海战役第一阶段的战斗任务是外围战斗,统一于5月12日发起。要求第九、第十兵团各以两个军,以最快的速度,分别向浦东高桥和浦西吴淞方向急进,从东西两翼钳击吴淞口,封闭敌军自黄浦江入海的逃路。 具体部署为:第十兵团(第31军)并指挥26、33军,附特纵炮5、6团并工兵1个营,在黄浦江西岸向吴淞口发起进攻,所属之第28、29军攻占吴淞、宝山,第26军占领昆山、安亭,第33军集结常熟地区为兵团预备队;第九兵团(第33军)并指挥31军,附特纵炮4团,从黄浦江东部向吴淞口攻击前进,兵团之第20军务必攻克平湖、金山卫,打开向浦东前进的道路,第30、31军向浦东高桥地区挺进,协同第十兵团钳击吴淞口,第27军集结嘉兴地区,待命进攻市区。 自5月12日战斗正式打响,粟裕和张震一直坐镇苏州密切关注着战况,常常喝着缴获的美国咖啡,通宵不眠地研究前线来电和作战地图。据说粟裕习惯使用电话直接指挥,所以作战室里的电话线总是拉得很长。前方来电,西线兵团在月浦、杨行、刘行一线攻击受阻,粟裕和张震也挑灯夜战,组织部队总结作战经验,调整和改变攻击战术。5月16日他们下达了《淞沪作战战术指示》。 18日,粟裕、张震联名向中央军委、总前委请示,准备从四面八方向市区发起攻击。总前委当日回电表示:“进入上海的政治准备业已初步完成,攻占上海的时间不受限制。”中央军委也于20日复电批准。张震即组织参谋人员拟制攻击命令,经粟裕审定后,于21日12时,仍以陈、粟、谭、张四位名义在苏州发出京字第四号《淞沪战役攻击命令》,总攻击时间定于23日黄昏。由此进入上海战役第二阶段的战斗即总攻阶段。 具体部署分为三步:第一步全歼浦东守敌,以炮火封锁出海口;第二步夺取吴淞、宝山和苏州河以南市区,完成对苏州河以北地区的包围;第三步聚歼苏州河以北之守敌。 5月26日,上海解放在即,粟裕在金城新村签发最后一项命令即《第三野战军淞沪警备命令》,于当夜率指挥机关离开苏州,经南翔于27日晨抵达上海市区。 5月15日,上海市军事接管委员会在木渎镇下塘街的三野政治部驻地召开第三次会议,这也是入城前召开的最后一次军事接管会议。会议共作出了19项决议,并特别强调要对每个接管人员进行个人财物登记,定期核查。 上海战役大事记 5月12日:打响第一枪 第10兵团第29军从苏州地区冒雨出发,当日拂晓进入浏河。 当日,解放军多路进击,攻占浏河、太仓、昆山、平湖。 5月13日:月浦遇阻 敌军以主力52军防守月浦,月浦的战斗继续。 当日,解放军攻占安亭、嘉定、金山卫、南桥、松江。 5月14日:攻入月浦 第29军三个团分别从正北、西北和东北三个方向,攻入月浦街区。 当日,解放军进攻刘行,攻占南翔、奉贤和南汇。 5月15日:攻入川沙 第30军从浙江平湖出发,攻占川沙县城。 5月16日:转变战法 三野副司令员粟裕和参谋长张震致电各兵团首长和各军,分析敌军守备特点,提出5条作战建议。其中一条是集中兵力(而应是小群动作,群群攻击),尤应集中火力(实行压制射击与破坏射击)与发射筒轰击一点,以炸药来软化敌钢骨水泥工事,轮番不停的攻击,使敌不易重新组织防御,避免敌已测量好之火力封锁。 5月17日:白龙港大捷 第30军攻占白龙港小营房一线,截断了敌军在白龙港的海上逃路,取得了上海外围作战的第一个大胜利。 5月18日:酝酿解放市区 三野副司令员粟裕和参谋长张震发电报给总前委、军委和二野,提出了解放市区的计划,“如对沪攻击不受时间地区限制(即不限于吴淞,因对攻击市区需另待命令),我们意见如四面八方向市区发起攻击,北线力求楔入吴淞,而以9兵团主力先解决苏州河南与南市之敌(该处仅为75军与95师),尔后会攻苏州河北。如此实施,则我楔入敌之纵深不致被动,以现有兵力歼灭淞沪之敌似已够用。惟29军、30军、33军攻坚经验较少,必要时可调25军(七纵)加入作战,这样不致使担任市区三个警备军的建制过分打烂。” 5月19日:高桥争夺战 第30军攻占高桥以东益仓桥、徐家宅等地,第31军攻占高桥以南金家桥、黄浦江边庆宁寺等地。 5月20日:中央军委来电 中央军委发电报给上海前线,指示总攻上海的时间等问题,向上海前线的粟裕、张震交待了五点: 第一,关于总攻条件,“接收上海的准备工作业已大体就绪,似此只要军事条件许可,你们即可总攻上海”。 第二,“为使侦察及兵力配备臻于完善起见,总攻时间似择在辰有(5月25日)至辰世(5月31日)之间为宜,亦可推迟至巳东(6月1日)左右,如何适当,由你们决定”。 第三,“攻击步骤以先解决上海,后解决吴淞为适宜,如吴淞阵地不利攻击,亦可采取攻其可歼之部分,放弃一部分不攻,让其从海上逃去”。 第四,“攻击兵力必须充分,如觉兵力不足,须调齐兵力然后攻击”。 第五,“攻击前必须作战役和战术上的充分准备”。 5月21日:部署总攻 接到5月20日,中央军委指示后,第三野战军决定增加兵力,抽调驻扎在杭州的第23军、驻扎在镇江的第25军和特纵炮兵主力战车团,参加解放上海的战役。 在5月21日的电文中,总攻上海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全歼浦东地区之敌,控制黄浦江右岸阵地,封锁敌人的海上逃路,限于5月25日前完成。 第二阶段,夺取吴淞、宝山地区之外围碉堡,完成对苏州河北地区敌军之包围,内定5月27日发起攻击。 第三阶段,聚歼可能溃缩苏州河以北、吴淞宝山以南、黄浦江左岸,以江湾为中心地区之敌,达成全部攻略淞、沪全区之目的。 5月22日:攻占虹桥机场 第27军攻占虹桥机场。 5月23日:发起总攻 粟裕接到敌情侦察报告:敌军总司令已登上吴淞口外的军舰,而苏州河以南市区仅剩5个交警总队。他判断敌军即将撤离上海,决定提前发起总攻,此前部署的第一、第二阶段攻击计划同时实施。有关各军军长接到了陈毅打来的电话:“你们马上要攻打市区了,一定要军政全胜,一定要把人民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5月24日:攻入市区 第27军由徐家汇、梵皇渡路一线攻入市区,第23军由龙华附近攻入市区,第20军主力西渡黄浦江由高昌庙攻入苏州河以南市区。 上海战役第二阶段经过图 5月25日:苏州河遇阻 苏州河北岸的高楼成了解放军前进的“拦路虎”。由于不能使用大炮等重火器,解放军冒着敌军密集的火力多次组织进攻,均未能奏效,反遭较大伤亡。经过紧急讨论,解放军仍严守不使用重火器,同时采取两项对策:一是分兵趁夜过河;二是与地下党配合,劝降敌军。 当日,解放军攻占真如、大场、高桥。 5月26日:控制吴淞口 在浦东战场,控制了吴淞口两岸,留在上海的敌军便无路可逃了。 5月27日:上海解放 下午3时,解放军在杨树浦地区受降了最后一大股敌军共计8000余人,至此,上海全部解放。 人民解放军仅仅用了16天时间(5月12日至5月27日),便从敌人手里夺回了这座全中国最大的城市,并完整地交到人民手中。
|
|||||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