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中张家巷26号 ——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最后的驻地

发布时间:2022-03-16 浏览次数:2675次

作者:宋立春

百年光辉历程,百年丰功伟绩。一代又一代苏州人,在这块热土上,艰苦奋斗,干事创业,书写了辉煌的城市历史,创造了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奇迹,苏州也成为全国瞩目的最强地级市。留存的历史遗址遗迹和红色文化印记,既是这段光辉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激励苏州人民在新时代、新征程继续砥砺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然而岁月沧桑,不少遗迹早已湮没在城市的年轮中,被人遗忘。

为了进一步挖掘、开发和利用好苏州红色资源,中共苏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会同姑苏区委宣传部联合举行“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苏州红色遗址遗迹寻访活动。我们想通过寻访红色遗址遗迹活动,进一步深化拓展党史、“四史”学习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切身感受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让初心和使命在广大市民身边有声更有形,从而迸发出创造新历史的信心和勇气,以风雨无阻、一往无前的饱满精神状态,努力迎接更大挑战、创造更多奇迹,真正做到不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2021—2022年度“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苏州红色遗址遗迹寻访活动的第一站,我们选择了中张家巷26号。因为这是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苏州在全省最早恢复的党组织驻地,同时也是中共吴县县委、中共苏州县委的第一个驻地。一个驻地,见证了苏州党组织三次发展变化,这在苏州地方党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使得第一次国共合作成果,在一片白色恐怖中付诸东流。反帝反封建的北伐战争烽火未息,国民党反动派就背叛革命,对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鲜血染红了中国。事变3天后,上海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300多人,被捕者500多人,失踪者5000多人。

此后,国民党右派集团为进一步剪除异己,巩固统治,迅速部署开展“清党”活动。

4月13日,北伐军东路前敌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陈群派张品泉到苏州任吴县政治监察员,着手“军政联合清党”。4月17日,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主体的国民党苏州市党部被查封、解散。4月22日,张品泉召集第十独立旅政治部、水警厅政治部、吴县监察委员会及苏州公安局政治部头目开会,成立“清党委员会”,代替已被解散的国民党苏州市党部,专事“肃清跨党分子及投机分子”。在“清党委员会”11名成员中,没有暴露身份的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第四任书记顾容川、中共党员沈炳魁、郑醒夫分别以国民党市党部常务委员及教育协会、商民协会负责人身份,被视为“忠实同志”而名列其中。郑醒夫为“清党委员会”文书股长,沈炳魁任会计股长,顾容川甚至还与张品泉、黄启元组成3人主席团,成为苏州“清党”的核心人物。顾容川等人便利用这些特殊身份,在敌人心脏内部进行机智勇敢的斗争。每逢“清党委员会”开会、决定逮捕革命者时,沈炳魁等就利用誊写名单的机会,把情报及时递送出去,让即将受到迫害的同志迅速转移,造成敌人屡屡扑空,使清理“跨党分子”的行动收效甚微。这些引起了东路前敌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清党”委员陈群的怀疑。4月底,顾容川等被迫离开苏州,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及党的活动也暂时中止。

大革命失败了,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倒在血泊之中,但共产党人勇于直面国民党反动派的反革命气焰,面对白色恐怖,他们掩埋完同伴的尸体,擦干身上的血迹,爬起来带着自己及战友的初心和使命又继续奔赴战斗第一线,以大无畏的革命气概,率领党员和群众,积极投身到新的革命斗争中去。

1927年4月29日,中共江浙区委在上海举行主席团会议,讨论宜兴、苏州等地的工作,指定从苏州撤离、并在上海隐蔽下来的中共苏州独立支部委员、共青团苏州特别支部书记周学熙担任中共苏州独立支部书记,回苏州工作。5月初,周学熙肩负使命,会同撤往上海的其他部分同志,回到苏州。

经过朋友介绍及实地考察,周学熙决定以中张家巷26号的一座小楼为基地,恢复中共苏州独立支部,继续开展革命活动。

中张家巷坐落在苏州古城区的东面,西起平江路,东至仓街,全长300多米,巷前有中张家巷河,小巷阡陌纵横四通八达。当年的中张家巷26号位于巷的东头,往东是一片菜园,再过去就是相门护城河,按照现时的说法基本属于“城乡接合部”;往北是陆季皋、娄凤韶等人创办的苏州振亚织物公司,所以附近居住着一大批丝织业的工人,选址这里十分便于开展革命工作。他们联络同志,整理队伍,全面恢复党的组织。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周学熙等人重新聚集了老党员,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建立了5个基层党支部,党员人数比大革命时期还多,达100余人。

6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共江浙区委分别组建江苏、浙江两个省委。当月上旬,中共江苏省委在上海成立。同时,经省委同意,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改为中共吴县县委,不久又改称中共苏州县委。周学熙任县委书记,委员有姚积安、潘志春等人。中共吴县县委是全省成立最早的县委之一。到1927年年底,中共苏州县委下辖平江、胥盘、阊西3个区委、14个支部,党员190余名,还创办了县委机关刊物《每日新闻》,党的力量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如今的中张家巷,早已不是当年的“城乡接合部”,而是街道整洁,小巷流水,古建老宅,精致苏州生活的展示区,当年的中张家巷26号在此次寻访活动中,也很难确定其究竟在何地何处。

古今之别宛如日月换新天,当历史天空的雾霾、彩虹散去时,中张家巷河依然一汪清水往东流,但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