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畔的苏州市民公社

发布时间:2021-11-19 浏览次数:1066次

作者:刘凤伟

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大运河串珠般穿起的27座城市中,苏州显得尤为璀璨。苏州有1段河道(江南运河苏州城区段,包括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和盘门、宝带桥、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含虎丘云岩寺塔)、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含全晋会馆)、吴江运河古纤道等遗产点被列入其中。大运河的开端始于春秋时期吴王夫差组织开凿的连通长江、淮河的邗沟,苏州城的开端则始于夫差之父阖闾命伍子胥主持修建的阖闾大城,大运河与苏州有血脉上的渊源。与大运河一样历经2500多年沧桑的苏州拥有难以计数的历史遗存,其中保存在苏州市档案馆的“苏州市民公社档案”就是苏州尤其是苏州大运河畔孕育并留存下来的珍贵档案。这批档案于2010年2月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苏州市民公社概况

清末民初,苏州城区及周边的吴江、常熟等地出现一种由商人领导和组织的、按城市街道区域划分、主要从事公益活动的自治组织——市民公社。最早的市民公社是成立于宣统元年五月(1909年7月)的观前大街市民公社,其区域范围东自醋坊桥、西至察院场口。观前大街市民公社成立后,谋划有方,组织得当,“以救火会为下手之方,推及于疏沟、修道、蠲除污浊等事”,消防、市政、卫生等公益事业成效初显。在观前大街市民公社的示范带动下,渡僧桥四隅、金阊下塘东段、道养等3个市民公社于次年成立。此后,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苏州城区见于记载的市民公社共有30个之多。其基本情况如下:

2-1观前市民公社成立批文.jpg

公社名称

成立时间

主要负责人

社址

观前大街

宣统元年五月(1909年7月)

施炳卿、倪咏裳、陶芸邨、

徐家振、庞复庭等

元妙观元都方丈

渡僧桥四隅

宣统二年六月(1910年7月)

韩庆澜、苏稼秋、庞天笙、

王开源等

南濠街德盛昌烟行

金阊下塘东段

宣统二年八月(1910年9月)

谢宝书等

禾家弄口庆弹公所

道养

宣统二年十一月(1910年12月)

陶德斋、沈束璋等

东支家巷清微道院

山塘

1912年6月

夏康保、韩云骏、陈季皋、

许北荫、吕凤翔等

腌猪河头鲍和清处

金阊

1912年8月

洪玉麟、宋度、戎法琴等

德馨里钱业公会

桃坞

1912年8月


桃花坞大街

齐溪

1912年8月

薛鸿鼎、邹感诚、施绶卿、

杨政等

齐门大街北首路头堂

临南

1912年9月

李祖范、张源祖、沈绍增、

吴震元等

大郎桥下塘广生庵

临北

1912年9月

吴勤树、程幹卿、施筠清等

狮林寺巷

胥江

1912年12月

唐忠亮、苏稼秋、季小松等

大洋桥堍万年惜字会旧址

临平

1913

汪子砚、陆仲英、贝理泰、

戈日焕等

悬桥巷

娄江

1913

沈幼卿、潘邦俊、顾赓华等

娄门大街娄江饭店内

葑溪

1913

金冰志等

葑门外

金阊下塘桃坞(由金阊下塘东段和桃坞合并改组)

1913

谢鏐、谢行瑞、章恩植等

禾家弄底潮音庵

护北公安

1918年10月

邹椿如、汪幹臣等

祥符寺巷云锦公所

阊门马路

1919年1月

徐浩然、刘正康等

鸭蛋桥西先施保险公司

郡珠申(原称郡珠申包衙)

1919年4月

鲁永龄、王企怀等

珠明寺前

城南

1919年11月

刘传福、陆培德等

十全街红板桥旧副堂署九十四号

双塔四隅

1921年4月

庞元泳、蔡子范、王中等

双塔寺弄

城中

1921年5月

孔昭晋、颜大圭等

宫巷市乡报社内

胥盘

1921年8月

夏剑虹、王心竹、叶湘蘋、

叶云帆等

盘门新桥巷浙绍会馆

上山塘

1921年12月

吴介生、张宝舒等

山塘街上塘

山塘下塘

1922年1月

许北荫、鲍翔云、李鸿祖等

山塘街下塘

盘溪

1923年7月

汪辛孜等

盘门外天坛庙

护中

1923年10月前

范君博等

护龙街中段

城北

约1924年3月

贝侣英、费廷璜等

承天寺东首

金门(后改名新阊)

约1924年

尤志逵等

景德路金门口

金阊中市

约1924年

戎法琴等

西中市

枫江

约1924年

陶福庭等

枫桥寒山寺旁

 

从上表可见,市民公社一度遍布苏城,其组织者和领导者多为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商人,如观前大街市民公社的倪咏裳,渡僧桥四隅市民公社的苏稼秋、庞天笙,道养市民公社的沈束璋,金阊市民公社的宋度、戎法琴,临北市民公社的程幹卿、施筠清,临平市民公社的贝理泰,胥江市民公社的季厚柏,阊门马路市民公社的刘正康,护中市民公社的范君博等,都是苏州赫赫有名的商界人物,且均曾在苏州商会担任要职。

关于苏州市民公社的记载除了零星的碑刻、石刻实物以及散见于老报纸的报道以外,更多地留存在苏州市档案馆馆藏的350余件苏州市民公社档案中。因为由商人组织和领导,并以公益事业尤其是市政建设为主要办事范围,市民公社与带给苏州商业繁盛和城市繁荣的“超级工程”——大运河产生了交集和互动。

大运河苏州城区段沿岸的市民公社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大运河”苏州城区段河道与如今的有所不同。1992年后,为减轻古城区河道的压力,江南运河自枫桥至横塘经新辟河道折向宝带桥,绕过了苏州环古城河。而在此之前大运河至苏州古城西部后,或由枫桥经上塘河至阊门,或由山塘河至阊门,或由横塘经胥江至胥门,均汇入苏州环古城河后,经盘门,于觅渡桥一带向南至宝带桥。从旧时大运河在苏州城区的走向看,山塘河、上塘河、胥江和环古城河构成了苏州城区水路运输的主干道,这些干道行经之处尤其是交汇之处,成为了南来北往货物、旅客集散之地,商业因之繁盛。苏州民谚“金阊门,银胥门”之说正来源于此。考察大运河行经区域的市民公社,就能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大运河行经区域的商业乃至社会状况,并从中管窥大运河对行经区域的影响。将本文表中所列市民公社按地理位置在大运河古河道上进行还原。

2-2齐溪市民公社地图.jpg

上塘河段:渡僧桥四隅市民公社、阊门马路市民公社、枫江市民公社;山塘河段:山塘市民公社、上山塘市民公社、山塘下塘市民公社;胥江段:胥江市民公社;环古城河段:金阊市民公社、金阊下塘东段市民公社、金阊下塘桃坞市民公社、金门(后改名新阊)市民公社、金阊中市市民公社、道养市民公社、胥盘市民公社、城南市民公社;古城外沿大运河环古城河段也成立了盘溪市民公社、葑溪市民公社。

在大运河苏州城区段沿岸,陆陆续续成立了17个市民公社,占全部已知市民公社数量的一半以上。考察剩余的市民公社区域范围,大多也位于苏州古城内或近郊,且由于苏州水陆并行的城市布局,均可通过环古城河或者城内水系与大运河苏州城区段河道相连。如位于古城内大运河遗产点“平江历史街区(全晋会馆)”区域就有临北市民公社(社址在狮林寺巷)、临南市民公社(社址在大郎桥下塘广生庵)、临平市民公社(社址在悬桥巷)、娄江市民公社(社址在娄门大街娄江饭店内),成立时间均在1912—1913年间。由此可见该区域商业之繁盛。

市民公社的区域范围主要在商业较为发达的苏州城区和近郊,尤其是大运河苏州城区段沿岸。市民公社从事的公益事业需要商人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大运河促进了苏州尤其是苏州城区段沿岸的商业发展,也为市民公社的成立提供了物质基础。半数以上的市民公社位于大运河苏州城区段沿岸的事实,也说明了运河沿岸是苏州商业最为发达的区域。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