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档案馆2015年度档案利用典型事例汇编

发布时间:2016-01-12 浏览次数:1464次

 

苏州市档案馆2015年度档案利用典型事例汇编
 
苏州市档案馆2015年全年共接待社会各类档案利用者2840人次,调阅档案10722卷,提供复印10414页,摘抄3451页,查档成功率为83%。窗口获表扬信3封,查档者在留言簿上自发留言38条,盛赞查档窗口服务一流,还获赠锦旗一面,上书“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名不虚传”。全年民生档案利用占比七成以上,工作查考、编史修志和学术研究也是档案利用的重点。现将一年来的档案利用典型事例汇编如下:
一、编史修志
201532日,市工商档案管理中心受桃花坞木刻年画研究机构的委托,来馆查找有关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的相关档案,用于编史修志和展览制作。窗口工作人员耗时多日,查找并整理了190卷与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相关的档案,供其翻阅利用,并提供摘抄复印,为其编史修志提供了扎实的档案依据。
    617日上午,档案局肖芃局长收到一封八十三岁退休老人的感谢信,工工整整的字迹,写满了一页纸,写不尽对耐心细致、不厌其烦为他查档的窗口某位女同志的感激。尤家德老先生曾当选共青团苏州市委委员,但何年、何届已记忆模糊,现正写个人家史,迫切需要准确信息。他先致电共青团苏州市委办公室,被告知没有存档。他非常失落,又不甘心就此放弃。在报纸上看到市档案局查档电话,上午八点四十三分,查档窗口还未上班,他就急忙电询,工作人员耐心接听了电话,并做了详细记录。据尤老先生讲,他是1956年到1964年期间当选的团市委委员,具体年月不确定,当时应是在人民商场工作。工作人员首先在数据库检索,查无所获。又翻看团市委全宗的案卷目录,一年一年筛查,把1956年到1964年每年的团代主席团委员名单文件都调阅出来,一页页查找。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58年第五届团代主席团委员名单上看到了尤老先生的名字,当时工作单位正是人民商场。这期间,工作人员三次复电确认具体信息,最终明确了时间和届别。老先生听后非常激动,感谢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才不舍地放下电话。
    截至2015年底,苏州大学王玉贵老师为编写《苏州通史·当代卷》(1949-1978)来我馆阅档已七年有余。2015年,王老师共来我馆阅档162天,调阅档案六百余卷,主要阅档内容是苏州市委、市政府、地委、行署及各委、办、局相关档案。作为一名学者,王老师风雨无阻常驻馆内,窗口工作人员从来服务热情周到。王老师在查档登记单上多次留言,感谢窗口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服务。
 
    二、工作查考
316日,苏州桂香村食品有限公司薛岑来我馆查找关于桂香村食品厂的历史沿革档案,工作人员翻看了市工商联、总工会、商业局等多个全宗的案卷目录,挑选出与桂香村食品厂有关的案卷11卷供其查看,并提供复印13页。
72日,上海市青浦区档案局一行19人来到我馆参观并查阅有关青沪长途汽车公司史料,用于补充馆藏。窗口工作人员根据其要求,查阅了青沪长途汽车公司全宗,并提供案卷目录供其查阅,先后调卷11卷,复印相关文件80余件,为其丰富馆藏提供了有价值的史料。
710日,南京市委老干部局杨洁同志来函,想要查找邓群1970年到1980年在苏州工作的相关档案,以帮其办理退休。根据来函提供的信息,窗口工作人员为其查找了19701980年间苏州市电子局和劳动局相关档案,查到了邓群19789月从江苏省体工队篮球班调入苏州市体委的调令。通过和南京市委老干部局联系,工作人员了解到邓群1970年从常熟初中毕业后,19712月随父亲来到苏州无线电厂就业,仅1个月后就离开苏州到南京进入江苏省体工队篮球班,直到19789月才调回苏州。实际上19711978年间,邓群基本上都在南京工作,因此本馆只能提供她调回苏州的调令。根据来函请求,我馆窗口为其复印原始档案2页并寄出。
 115日,市地税局档案员陈睿智同志为了完成本单位的干部档案补充工作,特来馆查档。在接待小陈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了解到,这项查档工作十分棘手。地税是个大部门,需要补充材料的干部人数多,时间跨度长。同时,地税、国税在九十年代经历过一次部门重组,相关干部档案被分散在多个全宗,查阅的困难可想而知。查档人员首先整理出了这批要补充材料的干部的基本情况,包括进入单位时间、所需具体材料,然后分工负责,按照不同年度展开查档。为了补全这批干部材料,查档窗口安排三名工作人员专门查阅,用了三个工作日,共完成了近八十位干部的档案补充工作,累计调卷36卷,复印86页。
 
三、学术研究
26日,苏州科技学院陈希强同学为论文写作来我馆查找苏州民国时期邮政的相关档案,先后调阅档案18卷,摘抄三十余页。陈希强同学为论文写作事宜已连续两年寒暑假在我馆阅档室查阅档案,对窗口人员提供的诸多帮助表示非常感谢。
65日,沈女士帮苏州顾氏家族一位老人来我窗口查找《莫釐王氏家谱》,以确认顾氏与王氏家族的姻亲关系。据称,该顾氏老人常年致力于苏州地方史及顾氏家族谱系研究。沈女士共查阅资料2卷,20余册,在《莫釐王氏家谱》第十册中,查到了顾文彬之孙娶王沐如之女为妻的证据,复印有关资料47页。
 
四、宣传教育
    310日,原苏铁师院的张先生来馆查找关于父亲张国珍1932年前后在勤惜小学教书的相关档案材料。据悉,张先生的父亲张国珍是苏州娄门地区地下党,1940年被匪徒杀害,牺牲前主要在张家港地区开展革命活动。在搜集父亲的生平时,张先生听老一辈革命家说父亲曾在1932年前后离开张家港,来到苏州勤惜小学以教师的身份进行革命活动,但一直找不到相关的档案材料。根据张先生提供的线索,窗口工作人员在《吴县教育》第五期中,找到了张国珍的名字,证明其的确有在勤惜小学工作的经历。同时工作人员还在《张家港党史》中找到了张国珍烈士的小传和登记表。张先生拿到这些材料后非常高兴。市档案馆还联系了勤惜小学校史编纂负责人,将张国珍烈士的生平材料提供给他们,也为其丰富了校史材料。
518日,《苏州史纪》摄制组一行5人来我馆窗口查档。《苏州史纪》为大型电视系列片,由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策划,苏州广电总台摄制,系统讲述苏州的历史进程和文明创造,我馆的馆藏档案也是其中重要部分。摄制组共查阅江苏保路运动、市民公社、苏纶纱厂、《民报》等相关内容用于摄制,在我馆窗口及库房拍摄取景一天,调阅历史档案8卷。
819日,查档窗口接待了来自市广电总台的三位查档者。他们来馆需要查找抗战时期的苏州老报纸,从中寻找有用资料,制作相关宣传纪念节目。在详细了解他们的查档需求之后,查档人员为他们提供了相关老报纸的电子版本,供他们进行查找。为了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查档人员特地为他们提供了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日本投降等重要时间节点的老报纸。在查档人员的帮助下,三位编导最终找到了所需的《吴县日报》、《苏报》等老报纸,在馆藏档案中找到了反映苏州抗战历史的珍贵史料。
1015日,杭州老人戚继祖来到市档案局查档窗口,要求查阅其父亲在抗战时期阵亡的档案资料。老人的父亲叫戚森,为了抗击日本侵略者,壮烈牺牲于苏州地区。由于时间久远,父亲牺牲的具体时间、地点等情况都十分模糊。戚继祖老人退休后,决心详细了解父亲牺牲的具体情况,教育后代不要忘记这段历史。几年来,他跑遍了杭州、南京等多家档案馆,都没有找到相关档案资料。老人难以提供更多的线索以供查找,工作人员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翻查建国前的档案资料,终于在吴县抗战蒙难同志会的全宗中找到了相关的档案。根据档案记载,戚森是抗日忠义救国军教导第三团第三营中校营长,19422月,在苏州市车坊和同里之间与日寇激战三昼夜后,因弹尽粮绝,自尽身亡。戚继祖老人拿到档案资料后,十分感慨,对查档人员的服务十分满意。
1030日,苏州大学语言中心的Ellen E.touchstone博士在梁心怡博士的带领下来馆查询祖父母的档案资料。Ellen E.touchstone博士的祖父C.Touchstone先生1920年左右在苏州大学的前身东吴大学工作,担任外语系秘书。在苏工作期间,他与博习医院护士Mabel Ellen小姐相识并相爱了,他们在苏州举办了婚礼,并且生下了两个孩子,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近一个世纪以后,他们的孙女Ellen E.touchstone博士来到了苏州,在苏州大学任教。在工作之余,Ellen E.touchstone博士对自己祖父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希望了解他们在苏州生活的点滴细节。查档人员帮助Ellen E.touchstone博士找到了一本东吴大学校刊,其中记录了C.Touchustone先生参与组织摄影俱乐部的课余生活,同时还找到了一张他的单人照片。拿着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看着祖父一个世纪前的档案记载,E.touchstone博士感到十分满意。
115日,北京市协和医院两位工作人员来馆收集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彤华的相关档案。刘彤华院士曾任协和医院病理科主任,从事诊断工作六十余年,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病理人才。据资料记载,她于1941年至1946年就读于苏州诚一中学和苏州省立女中,在苏州度过了难忘的中学时光。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了苏州省立女中的校刊等资料,校刊中有校史材料,还有校园风光及办学的照片等,为完成刘院士的资料采集充实了档案资料。
 
五、经济建设
54日,江苏老妈米线有限公司苏州干将西路店负责人朱先生来我馆查找关于米线店原址的证明用于消防检查。据朱先生提供,老妈米线店址是原来的苏州市湖笔厂,当时建成验收时,登记的地址为镇抚司前16号,后来随着苏州城市变迁,地址变为现在的干将西路138号。在近段时间的消防检查中,朱先生无法提供原镇抚司前16号就是干将西路138号的证明,非常着急。窗口工作人员找到了苏州市湖笔厂1984年的工商企业登记事项年检报告书,发现登记地址确为镇抚司前16号。又查到了苏州市湖笔厂2002年的劳动统计年报基层表,登记地址已改为干将西路138号。因苏州市湖笔厂厂址从未变动,所以可以证明镇抚司前16号就是干将西路138号。两份表格,解决了朱先生的大问题。
1119日,严命刚先生再次来馆,这次不是查档,而是送锦旗。家住娄门外大街的严先生,出于对传统行业的热爱,近一年来多次到市档案馆,查找关于娄门外大街商业方面的历史资料。严先生最初主要为查找自家祖上在这条街上开酱店的相关资料,随着对档案的深入了解,他渐渐萌生了制作娄门外大街工商业经济地图的念头,想通过档案资料的印证,重现娄门外大街的往日繁华,真实可信地留存娄门的原始风貌。他的想法得到了市工商联、娄门街道以及所在社区的支持,为此严先生多次来我馆,查找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前后共查阅案卷百余卷。严先生对我馆的服务非常满意,并多次留言表示感谢。除了手写表扬信,又制作锦旗送到查档窗口,赞扬苏州市档案馆“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的荣誉名不虚传。
 
六、民生维权
120日,原苏纶纺织厂1986年招收的苏州胜浦镇一批农合工近段时间来我馆查找工作记录用于连接工龄,前后共来40余人。这40余人主要集中在织造车间,工作年限多为5年以内。窗口工作人员查找了他们每个人的转正定级表和1989年、1990年的调整工资花名册,以及部分一纺车间职工的工资单,共复印档案300余页,为这批农合工连接工龄提供了有用的材料。
316日,市民王林老师来馆查找原铜材厂1985年开办电视中专班的档案,以享受相关政策。窗口工作人员为其查找了铜材厂上级主管局有关职教的总结等材料,没有查到铜材厂电视中专的办班情况。进一步询问后得知,1985年有很多企业都开办了电视中专班,通过翻查职教办全宗的目录,工作人员找到了1985年江苏省职工中等学校招生录取审批表,其中正有铜材厂电视中专的几页。工作人员还在1982年的苏州市职工教师办学干部花名册中找到了铜材厂王林的名字,将以上档案复印,为王老师解决问题提供了帮助。
520日,仇先生因退休领取独生子女补贴事宜来我馆查档。据仇先生提供的信息,他的孩子生于1984年,生孩子的时候孩子母亲在苏州市牛奶公司上班。我馆保存的市属企业独生子女档案截至1986年,往后的大都在各个区档案馆。工作人员翻阅了多个全宗的独生子女档案,可没有找到仇先生的独生子女申请表。随即致电姑苏区档案馆,还是没有找到。后据仇先生讲,苏州市牛奶公司当时位置在苏州郊区,工作人员马上联系了新区档案馆,终于查到了,仇先生表示非常感谢。
625日,沈女士来馆替其家属陈燕查找19821993年在染织六厂的工作档案用于连接工龄办理退休。因各种历史原因,染织六厂不断地被合并更名,导致档案非常分散,难以查找。初建的时候染织六厂叫知青第三染织厂,后来改名为苏州第六染织厂,1987年并入床单厂,后又并入装饰布厂,1990年印染厂兼并装饰布厂后,染织六厂又改名为印染总厂织布分厂。工作人员根据染织六厂的名称变迁,推算有关档案所在全宗及案卷,终于帮陈燕找全了这十几年的工作档案,包括进厂、离厂、调整工资花名册等,共查阅档案十余卷,复印6页,解决了她办理退休的难题。
97日,窦女士来馆查找证明家庭成员关系的档案材料,以办理房产公证。因窦女士1979年顶替父亲进动力机器厂工作,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检索她父亲的名字,找到了窦女士父亲的退休登记表和窦女士顶替父亲进厂的拟招子女审批表,表格中家庭成员一栏均填写完整,反映了窦女士的家庭成员关系,为她办理房产公证提供了证明。
1015日,市民毛祖伟来馆查阅关于父亲曾用名方面的信息,以办理公证。曾用名证明之前由公安机关开具,但是现在取消了该证明事项,这就让毛祖伟犯了愁。查档人员也感到十分棘手,因毛祖伟的父亲一直在乡下务农,不会由于进厂工作、办理退休等产生档案资料。在查档人员的详细询问下,毛祖伟说自己有一段知青经历,可能会有父亲姓名的记载。在这条线索的指引下,查档人员找到了1995年毛祖伟调回苏州的职工介绍信,后附有职工家庭情况调查表,写有父亲的名字,并附有一张苏州本地派出所出具的户籍证明,也记有父亲的名字。拿着这些档案资料,毛祖伟很激动,他自己都没报希望的事情,查档人员帮他找到了,真是十分感谢。
1020日,市民王先生来到市档案馆,要求查阅自己办理停薪留职手续的相关凭证。王先生曾在振亚丝织厂工作,1992年至1995年间办理了停薪留职。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停薪留职期间需要个人向工作单位缴纳社保费。当年王先生也按照规定办好了相关手续。但是在最近办理退休时,社保经办人员告诉他,他1992年至1995年并没有社保缴费记录。王先生明确表示,自己的确上缴了这笔费用。如果不能证明有相关的缴费情况,王先生每月退休工资就会少近六百元,还要补缴近两万元的社保费。听了王先生的介绍,查档人员感到十分为难。王先生难以提供确切的缴费时间,只能查阅该厂这三年的现金日记账目。这番查找工作量很大,查档窗口三位工作人员将六大本厚厚的账册一页页翻找,终于在19929月、19939月、19949月的账册中找到了相关记载,证明了王先生的确缴纳过社保费用。
1026日,市民黄女士来到市档案馆,查找自己的婚姻档案,以办理房产过户。黄女士长期在外地生活,在苏州有一处空关的房屋。近几年来,黄女士的房产升值不少,她打算把房子卖掉。可这处房子是离婚时双方协商归黄女士所有的,一直没有办理过户,仍然登记在前夫名下。而黄女士的前夫在国外,不能回国办理房产过户。这让黄女士犯了难,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她来到了苏州市档案馆,试图寻找当年留下的离婚协议书。查档人员很快帮她找到了这份涉外婚姻离婚协议书,上面清楚写明了房屋的所有权归属,满足了黄女士的查档需求。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