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档案馆2016年度档案利用典型事例汇编

发布时间:2017-02-24 浏览次数:1118次

 

 
苏州市档案馆2016年度档案利用典型事例汇编
 
2016年苏州市档案馆完成馆址搬迁,从三香路998号市政府大院7号楼移至北园路269号。411日老馆闭馆,67日新馆试运行,市档案馆在两个月内圆满完成馆藏档案的安全转移,新馆各项设备设施也实现了改善升级。档案馆查档窗口一如既往,忠诚履职,秉承“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的宗旨,竭诚为社会各界提供优质的查档接待服务。全年共接待社会各类档案利用者2308人次,调阅档案8410卷,提供复印6701页,提供电话查档咨询1819例,查档满意率为100%。查档者在留言簿上自发留言16条,盛赞查档窗口服务一流。窗口获赠市民周女士锦旗一面,上书“接待热情、服务周到”。全年民生档案利用占比七成以上,学术研究、编史修志、工作查考也是档案利用的重点。现将一年来的档案利用典型事例汇编如下:
 
一、编史修志
    苏州大学王玉贵老师为编写《苏州通史·当代卷》(1949-1978)多次来我馆查档。2016年全年王老师共来我馆阅档近百天,调阅档案四百余卷,主要阅档内容是苏州市委、市政府、地委、行署及各委、办、局相关档案。窗口工作人员热情周到,王老师在查档登记单上多次留言,感谢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服务。
苏大历史系的姚传德教授,为编写苏州民革历史,先后来馆十余次,调阅案卷近七百本。姚教授在写民革委员部分,需要查阅每个委员在人大和政协的提案,窗口工作人员通过翻阅案卷目录、卷内目录,同时利用电脑检索,为姚教授找全了所需的几位民革委员的提案内容,为他写民革委员建言献策提供了直接依据。
830日,苏州市总工会的丁星同志来馆查档。为了编写苏州市总工会志,丁星同志先后几次来馆查找资料。此次为他调阅案卷十余本,包括1989年工会组织定期综合统计报表、1990年工会组织年报统计表、市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材料等等,为他编史修志提供了重要参考。
1024日,河北省邯郸市政协的刘俊英女士因编史修志工作需要,来馆查证邯郸名人王琴堂与苏州法政学院的关系。据刘女士讲,王琴堂又名王韵泉,号啸山,曾于宣统二年(1910)任苏州法政学堂提调。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检索,查无所获。又翻阅苏州市志,终于找到一条相关信息,原来光绪三十二年(1906)苏州设立了法政学堂,后19131月提法司郑倓臣等在海红坊开设私立法政学校,校长为章太炎。虽没有提到王琴堂的名字,但刘女士认为也有了重要线索,不虚此行。
 
二、学术研究
21日,韩国的四位中国文化研究学者来到苏州市档案馆,找寻有关桃花坞木刻年画方面的档案资料,以开展学术研究。查档人员详细询问了他们的查档目的,请他们在馆藏数据库自行检索,并为他们提供了相关的书籍资料,包括桃花坞年画的发展传承、优秀年画画册等。几位学者表示收获颇丰,非常感谢。
46日,苏州科技大学的张雯同学为撰写学术论文来馆查档。张雯同学对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很感兴趣,希望能找到关于民国政府腐败案的相关素材,听闻档案馆藏有大量民国老报纸,特来馆查看。现馆藏民国老报纸都已经数字化处理,电脑上就可放大翻阅。张同学查看了1945年到1949年《大公报》、《申报》等老报纸,并有所收获,连赞方便快捷。
 
三、宣传教育
    45日,木渎实验小学的周振麟老师来馆查档,因学校近期要举办展览,需要查找民国期间关于学校的记载。周老师听闻我馆藏有民国期间的《木铎周刊》,希望能从报纸上找到相关信息。周老师翻看了该刊1919年到1924年的报纸,找到不少有用材料,共复印17页。
 61日,正值国际儿童节当天,苏州电视台“乐活六点档”栏目组的汪信语等来馆查找建国初关于六一儿童节的相关档案,以制作电视节目。为了增加节目趣味,让苏州市民了解五六十年前的儿童节的节日活动,他们特来档案馆取经。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检索,查找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有关庆祝儿童节的文件,其中有1950年苏南人民政府公署下发的“关于订立苏南各公私立小学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办法的通知”,1953年无锡县六一儿童节健康检查汇报,1962年共青团苏州地委关于庆祝六一儿童节的联合通知等,这些文件材料真实反映了当时对儿童节重视程度,为现今的儿童节庆祝活动办法提供了宝贵参考。此外,栏目组还查看了1987年市园林局下发的“关于儿童节部分园林对儿童免费开放的通知”文件,认为该文件更具参考价值,也相当有趣,会吸引广大市民的注意力。
829日,随着开学临近,苏州电视台“乐活六点档”节目组再次来我馆查档,此次查询民国时期教育档案,为中小学开学助兴。我馆建有民国时期吴县教育局全宗,保管了当时学校教学工作、学生生活、师资培训等多方面的档案资料。经过一番查询,工作人员找到了多份能够反映当时教育教学情况的档案资料。有一张当时初级中学的课程表很是吸引人,其中有许多课程是熟悉的,例如体育、地理、历史等,还有一些非常有时代特色的课程,例如童子军、蒙回藏语等。工作人员还帮他们找到一套民国时期小学语文的教科书,内容生动活泼,包罗万象,天文、地理、生物无所不有,还有认识数字这一课,用一些日常用品来代替数字,十分便于小学生学习。电视台编导人员如获至宝,连说这期的节目肯定大受欢迎。
913日,苏州市第三中学的吴悦老师一行两人来馆查档,为校史展览准备材料。市三中的前身是原晏成中学和慧灵中学,吴老师特来我馆查找两个学校的史料。共查阅案卷7本,复印11页,其中有学校景色照片、1930年慧灵校刊中宋清如文章《前校长蓝纱斐女士五十大庆序》、1932年晏成中学校刊中程金冠照片、1947年吴贻芳聘书等,为市三中的校史展提供了重要史实依据。
 
四、工作查考
随着各单位干部人事档案专项整理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查档窗口的干部档案查阅数量也在不断增加。812日,市人社局的工作人员专程来到查档窗口,补充单位相关人员的人事档案。这批人事档案补充共涉及十余人,包括工作单位调整、任命文件查找、工龄起始确定等多个方面。查档窗口工作人员在详细梳理了有关情况后,安排专人开展一对一的查档服务,共调卷十一卷,复印十三页,全面满足了查档人的查档需求。
1014日,平江新城管委会的赵洪杰女士因工作需要来馆查档。赵女士要了解原苏州床单厂、民丰锅厂、砂轮厂等倒闭改制企业的用地情况。工作人员调出了馆藏的上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苏州地图,供赵女士查看。又调出《苏州化工志》、《砂轮厂厂志》、《民丰锅厂厂史》、《铜材厂厂志》等史志资料供参考。赵女士找到了需要的信息,复制相关资料十余页,非常感谢档案馆的热情服务。
1221日,苏州市委对台工作办公室的丁女士来馆查询台办自1978年到1987年的历史沿革材料,包括历次更名的文件,以梳理本单位历史。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检索,找到了19785月市委下发的关于建立“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19826月“中共苏州市委对台工作小组办公室”启用新印章的通知、19835月“中共苏州市委对台工作办公室”启用新印章的通知和19877月市委办关于“苏州市人民政府接待台湾同胞办公室”改为“苏州市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的抄告单等等,共调阅案卷4卷,复印4页,为她完善本单位历史补充了材料。
1228日,市委党史办的徐乐其来馆查询本单位的组织沿革文件,同样为梳理单位历史,工作人员共调阅案卷4本,帮其找到了19814月“中共苏州地区党史征集小组”成立的通知、19815月“苏州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小组”成立的文件、19872月建立“中共苏州市委党史工作委员会”的通知、1996年更名为“中共苏州市委党史工作办公室”的文件等,共复印8页,为其完善单位历史提供了直接依据。
 
五、经济建设
21日,为了解决相关土地的权属问题,苏州市客运西站白洋湾货场的张先生来到市档案馆,希望能够找寻到当年开展站场建设时的档案记载。白洋湾货场筹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现站场面临转让,可当年土地征收、补偿、转让等方面的相关手续不齐全,使得转让工作陷入了僵局。查档人员通过耐心检索,在不同全宗内找到了多份档案资料,包括征地的会议记录、征地的正式文件、土地的具体面积等。这些档案资料有力证明了土地的归属,为下一步办理相关事宜提供了重要依据。
1121日,市民陈坚来馆查找建国后稻香村的相关档案,以自证历史。陈先生共来馆3天,调阅案卷三十余卷,工作人员为他复印相关材料15页,其中有1960年商业局关于稻香村糖果食品厂火炉技改项目的批复、1965年糖业烟酒公司工作汇报中关于稻香村的论述、1978年商业局春节供应办情况简报中关于稻香村的介绍、1983年关于云片糕、玫瑰酥糖等的优良食品申请表等等,这些材料是证明苏州稻香村历史的有力证据,陈先生表示非常感谢。
121日,俞文英女士来馆查找原西中市大观楼的相关材料。据俞女士讲,她是苏州名店哑巴生煎的老板,因祖上曾在西中市开过馒头铺,算是承继祖业,特来查档追溯历史,也是缅怀先人。工作人员帮她找到了1952年大观楼的工商户情况登记表,表格中记载该店铺创办于19515月,店主名俞二男,是个聋哑人,正是俞女士的祖父。工作人员将这份材料复印给她,她说真的非常有意义,对于进一步宣扬哑巴生煎品牌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六、服务民生
33日,市民秦先生来到市档案馆,希望找到相关档案资料,证明自己的教师工作经历,以便享受相应的退休待遇。上世纪八十年代,苏州轻工业十分发达,企业为了提升青年工人的知识水平,就采取联合办学的方式,成立了一批职工学校,秦先生就在当时市第二轻工业局和服装五厂联合成立的职工技校任老师。由于缺少直接的档案记载,查档人员只能寻找间接证明,共调阅了市第二轻工业局1982年年终总结、1983年上半年工会工作总结、服装五厂工作总结等相关资料,以其中职工教育方面的内容来侧面证明秦先生的教师经历。秦老师对查档人员的耐心服务十分感谢。
612日,市民万银娟因个人档案缺失,来馆查找有关材料,以补充个人档案。万女士19821月招工进苏州毛纺厂,1992年调往城北塑料厂,缺少在毛纺厂一段的工作证明。工作人员帮她找到了1982年进毛纺厂的录取花名册,又复印了1985年在第四毛纺厂的工资改革花名册、1990年第四毛纺厂浮动工资转标准工资花名册。因城北塑料厂属于区办企业,工作人员又建议她去姑苏区档案馆查找1992年去城北塑料厂的调令,这样在毛纺厂的这一段工作经历才完整。
 在“八一”建军节这天,市档案馆接待了一位来找父亲的查档人。市民曹先生身世十分坎坷,从小父亲在外当兵,他跟着母亲长大。父亲复员回家后,由于旧伤复发,没多久就去世了。后来他随母改嫁,但五十多年来,曹先生对自己的亲生父亲一直难以忘怀,总想多了解些父亲当年的情况。查档人员耐心听完曹先生的诉说,马上帮他在数据库检索,终于找到了一张回乡转业军人等级表,上面详细记录了他父亲的从军生涯。拿着这张档案,曹先生深感自己几十年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老泪纵横,连声感谢。
822日,娄敏凤女士来馆查找自己工作证明材料。她于198011月招工进高频瓷厂,1986年调入钟表元件四厂,1992年离厂。工作人员为她找到了198011月招工录取分配花名册、19864月调往钟表元件四厂的调动情况登记表、1987年在钟表元件四厂的增资审批表、1989年浮转固升级花名册,共复印5页,这些材料是她个人档案的重要补充。
1014日,市民燕晓中因办理退休缺少证明材料特来馆查档。燕先生19795月进合成化工厂工作,后于199312月调往房建站,在合成化工厂的工作经历没有档案证明。工作人员帮他查到了1979年去合成化工厂的劳动介绍信,此外还有1984年调整工资花名册、1985年工资改革职工花名册、19944月调房建站的党员介绍信存根等,共复印8页,这些材料有始有终,是他在合成化工厂工作的有力证据。
 1027日,来自张家港常阴沙管理区的周萍等25名原苏纶纺织厂职工乘车来馆查档。她们都是19862月份进厂的农村合同工,现到办理退休年龄,故特来馆查找证明材料,以连接工龄。由于来馆者众多,查档窗口紧急动员,分工合作,一人负责接待填写登记单并整理分类,一人电脑检索,一人入库房调卷并翻阅,一人复印打印并加盖公章。因为各自车间不同,工种不一,又由于涉及曾用名、错别字等,查档颇费了周折。经过紧张的半天时间查阅,工作人员为每个人大致找全了从进厂到离厂的所有证明材料,包括1987年、1988转正定级表,历年工资单,1990年、1991年调整工资花名册等,共计复印100余页,顺利完成查档任务。周萍等人激动异常,在留言簿上写了感谢的话语。
127日,市民李伯刚来馆查找个人工作证明材料,以连接工龄,补充个人档案。李先生19736月从28中毕业分配进航运公司,1980年调往电表厂,1985年调入出租车公司,1986年又调机电元件厂,因频繁的工作调动造成个人档案材料缺失。工作人员共调卷6本,找到了他1973年毕业分配进航运公司的花名册、1976年和1977年在航运公司的转正定级表格、1980年进电表厂的调动介绍信、1985年进出租车公司和1986年调机电元件厂的介绍信,共复印6页纸,帮他补齐了这十几年工龄。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