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档案利用典型事例汇编

发布时间:2015-01-23 浏览次数:1354次

 

2014年档案利用典型事例汇编
    苏州市档案馆2014年全年共接待社会各类档案利用者3040人次,调阅档案21031卷,提供复印11447页,摘抄5287页,查档成功率为84.98%29名查档者在留言簿上写下感激的话语。全年民生档案利用占比71.51%,编史修志、工作查考和宣传教育也是档案利用的重点。现将一年来的档案利用典型事例汇编如下:
一、编史修志
    212日,苏州丝绸行业协会的丁金老师等三人来到市档案馆查档,为正在编写的《苏州丝绸志》收集素材。工作人员通过翻阅丝绸局全宗案卷目录,找出有关丝绸设备、丝绸销售、化纤项目等方面的相关内容,调阅70余本案卷供其查阅。其中包括有1984年至1992年丝绸系统各年度国营工业企业会计报表、主要设备汇总表、丝绸工业系统大事记、工作总结、全部工业总产值汇总表、系统引进设备调查表、系统企业概况、净产值、单位成本统计年报、丝绸公司生产计划统计报表、设备、安全年报表,月度技经指标完成情况等等。丁金老师等三人前后阅档三天,工作人员共提供复印131页,为编写丝绸志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94日,苏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4位工作人员为编写局党史大事记特来我馆查档。根据该局历史变迁情况,工作人员先后为其调出市政公用局、市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市容市政管理局等四个全宗的案卷目录供其翻阅,并提供全宗卷中全宗介绍和大事记等材料。根据所需档案内容,工作人员共调阅13卷,为其编史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此外,今年来,市社保局、市政协等单位也来我馆查档数次,通过查找原始档案编写本单位党史。
    1120日,苏州市职业大学戴中秋老师因编纂校史来查找苏州市化工职大、机械职大、纺工职大、轻工职大、建工职大这几所学校的去向和苏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沿革的相关文件。查档窗口工作人员通过查找文件,基本确定了化工职大、机械职大、纺工职大、轻工职大、建工职大这几所学校的沿革过程。苏州轻工职大于1996年成立,1997年轻工职大与工艺美校合并建立新校,19999月轻工职大工商管理分校成立。其他的几个职大沿革过程也很明确。但其中关于苏州市电大的最早成立时间没能找到直接有效的文件,工作人员通过耐心检索和翻阅,查到了相关印章启用的文件。共为其复印了32页的资料。戴老师在查档窗口的留言簿上写道:“五一岗(文明)团队查档服务细心认真、热情服务、准备周到。查档市电大沿革文件资料数额量大,不厌其烦,令人感动,特此感谢!”
    截止2014年底,苏州大学王玉贵老师为编写《苏州通史(1949-1978)》来我馆阅档已六年有余。其中2014年间,王老师共来我馆阅档137天,调阅档案639卷,主要阅档内容是苏州市委、市政府、地委、行署及各委、办、局相关档案。作为一名学者,王老师几乎风雨无阻常驻馆内;作为窗口工作人员,也从来都不厌其烦的为他调卷服务。王老师在查档登记单上多次留言,感谢窗口工作人员耐心热情的服务。
二、工作查考
    34日,苏州市中心公证处朱伟刚等两名工作人员来我馆查阅公证处1994年至2002年的遗嘱公证,用于当事人信息采集的工作。我馆工作人员为其调卷27卷,并协助其做好了登记工作。根据江苏省公证协会通知,市档案馆还同时接待了苏州市中新公证处和苏州市公证处两批共5名工作人员前来查档,调卷8000余卷,阅档6天,因时间紧、任务急,窗口工作人员牺牲休息时间配合他们做好了登记工作。
    1010日,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的两位工作者华黎静、孟歆为了编撰《新桃花坞木刻年画60年》、《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社志》来我馆找寻有关资料。两位工作者主要查询内容为桃花坞发展史上各时间节点的所有文件材料,工艺局、文化局下发的关于桃花坞的所有材料和涉及桃花坞各单位向工艺局、文化局上报的所有材料。因为需要的资料繁多,窗口工作人员为他们提供了自助查阅电子档案的服务,让两位工作者在电脑上先进行查询,没有电子档案的再去库房调卷。最终调阅相关档案211卷,资料6卷。
    2014年间,根据有关部门规定,有15家机关单位来我馆查找死亡干部档案,用于编写本单位离退休干部名册。查找的档案内容涉及干部照片,履历,获奖情况,离退休登记表,死亡时间,讣告,悼词等方面,涉及单位有姑苏区老干部局、市粮食局、市委农办、市园林局、市住建局、苏州日报社、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人大劳委会、市商业局、市文广新局、创元集团、市人大信息处、市容市政局、物资控股公司。共查找干部档案64卷,复印300余页。
    2014年期间,党史办8位工作人员为撰写《苏州党史》三卷本,来我馆查档一年,截止到2014年底,查阅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历史档案以及大量的报纸和图片。窗口工作人员为其调阅相关档案文件1843卷,阅档30余天,刻盘20余张,共11.4G。市档案馆的馆藏档案为党史办编写史料提供了充实的素材。
三、宣传教育
    43日,苏州市园林博物馆的吴琛瑜女士来我馆查档,为陈列展览查找与张履谦相关的档案材料。张履谦,字月阶,苏州人,是苏州商务总会发起人之一。工作人员共为其找到张履谦亲笔及签名信札计九封,其中1908年为梁幼亭与王绳武纠纷事致尤先甲及1911年为朱福兴成衣店遗失庄票事致尤先甲二函信纸精美,书法漂亮,是不可多得的展览精品。工作人员在之后几天共仿真复制相关信函16张,为园林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活动提供了极大帮助。
    417日,苏州市党史工办宋立春主任因陈列展览来馆查档,工作人员根据宋主任提供的查档提纲,共为其调档153卷,提供复印摘抄三百余页。这些档案材料包括1948年彻底肃清太湖残匪的报告、1949年华东局关于接收江南城市的指示、请求将博习医院接管并加查究的请示、关于防汛工作的紧急指示、1950年成立分区级的防空委员会的通知、反动党团特处理的初步指示、1951年苏州市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总结等等。以上档案内容详实,为举办陈列展览活动提供了宝贵素材。
    92日,家住葑门路711302室的唐伟瑾先生来我馆查找关于祖父唐松鹤及所开唐嵩记扇庄的相关资料用于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由于唐先生祖父唐松鹤很早就去世了,没有相应的查档身份证明,于是唐先生出示了两份从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查到的父亲唐荣良的职工登记表用于证明其祖孙三代亲属关系。窗口工作人员为其查找了工商联和商业局全宗中的两份唐嵩记扇庄的登记表。唐先生表示这两份表格对于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当重要。由于馆中关于唐嵩记扇庄的资料比较多,而唐先生对于申报具体需要的内容还不是很确定,窗口工作人员把查档电话提供给唐先生,让他有查档需要就电话联系。唐先生对窗口的服务态度表示非常满意。 
    124日,苏州实验小学彭坚主任一行四人来我馆查找有关实验小学校史的相关档案用于陈列展览。根据他们提供的信息,1905-1911年实验小学前身为江苏两级师范学堂附属两等小学堂,1921年更名为江苏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后又更名为苏州中学实验小学校和江苏省立苏州实验小学校。窗口工作人员首先为其查找了苏州中学校刊和同学录,查到了1935年前后关于实验小学相关文章、校闻和教职员名单。同时又查阅了实验小学的全宗,找到了F49中两本实验小学的毕业照。窗口工作人员共为查找并扫描档案293页,照片79张,刻盘637M,为其展览提供了充实的资料。
四、民生维权
    12日,王金倩女士为办理退休来馆补档。据王女士介绍,她于1982年从苏州十中毕业进葑门菜场,19913月调入玄妙观菜场,1997年因菜场倒闭下岗。窗口工作人员据以上线索,首先通过数据库检索,查无任何相关信息。又查找劳动服务公司全宗目录,翻阅1982年商业局蔬菜公司招收工人名册的案卷仍无所获。工作人员只好先行查找王女士1991年的调令。在翻阅案卷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了一张名为“王金清”的调令,经询问,王女士猛然想起,她在换身份证时“清”字被打成了“倩”字,她原名就是王金清。得到此重要信息后,工作人员再次电脑检索“王金清”的名字,发现她于1980年初中毕业,如果是1982年进葑门菜场的话,她就并非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单位,而是属于个别吸收人员。工作人员随即查找商业局全宗1982年的调令,终于找到了她进单位的证明。工作人员将以上材料复印,为她办理退休提供了原始证据,王女士对工作人员耐心查找的态度表示感激。
    54日,家住东环的王美云女士因房产问题来我馆查阅离婚档案。王美云今年81岁,说自己于39岁离婚,经工作人员推算应为1973年。由于我馆只藏有涉外婚姻档案,窗口工作人员为其联系了姑苏区档案馆,没有查到相关档案。工作人员再次询问了解到王美云当年是在大石头法院离的婚,又电话联系了姑苏区法院,姑苏区法院告知1985年前的离婚档案在中级法院。通过联系中级法院,终于为王美云女士查到了离婚档案。王美云女士对档案馆负责到底、耐心询问的态度表示感谢。
    619日,家住东港二村的蒋毓年老人来我馆查找丈夫尤德兴的相关档案用于办理房产问题。经工作人员仔细了解,蒋毓年老人的丈夫1976年就去世了,去世时在宜兴金山煤矿工作,过世后一系列手续是在苏州办理,但因为时间过于久远,老人记不起当时作户口销户和死亡证明的派出所是哪个,已经询问过多个派出所都没有找到,这才来到了档案馆。窗口工作人员首先耐心地向老人解释,档案馆没有居民的户籍档案。随后通过询问和老人的回忆,了解到老人的丈夫在去世前曾在苏州市动力厂工作过,当时是在厂里的集体户口,户口所在地是留园派出所。窗口工作人员通过电话查询联系到了留园派出所,派出所表示因为时间过于久远,户籍档案没法通过电脑查询,只能携带个人身份证自己去派出所查询。窗口工作人员跟老人说明了情况,并把详细情况和留园派出所电话给老人写好。蒋毓年老人表示非常感谢工作人员耐心帮忙解决问题,没有因为需要的档案不在档案馆就随意推托。此次查档情况也提醒我们,对户籍档案的基本情况也要有所了解,因为普通百姓对档案的认识非常简单,一般认为所有档案应该都保管在档案馆。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档案知识宣传,另一方面要多与社保、户籍、社区沟通,让老百姓来查档少走冤枉路。
    78日,家住白洋湾的退休职工殷雪珍女士来苏州市档案馆查找个人档案。由于退休职工的个人档案不在市档案馆,经过窗口工作人员耐心询问后得知,殷女士2005年在苏州依春服饰正常退休,有退休工资,但社区没有收到她的退休信息,因而一直到2014年殷女士都没有参加过免费体检。这次来找个人档案就是为了社区免费体检而来。经过窗口工作人员电话咨询,殷女士的个人档案不在企退服务中心。再通过咨询姑苏区就管中心,新区就管中心,市社保等多个机构,窗口工作人员联系到了苏州市社保体检相关负责人。经过了解,只要殷女士能提供依春服饰现在企业经营状况的证明,市社保就可以为其办理无档托管后正常参加体检。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窗口工作人员指引他们去行政中心找工商局窗口开证明。殷女士对窗口人员积极帮助解决问题的态度表示非常感谢。
    722日,工作人员接到一通电话查档,来电者王开苏为办理相关事宜,急切需要查找前姐夫的信息。据王先生讲,前姐夫姓吕,工程师,1976年左右在苏州溶剂厂工作,名字不确定,大概叫元(源)生(申、森),1975年孩子出生,后离婚了,调到了天津某单位,现因房产事宜,需要与吕取得联系,苦于不知调到了哪个单位。工作人员电脑检索,找到溶剂厂一个叫吕洪生的,可惜是常熟人,与其信息不符。工作人员推断吕是干部身份,又翻阅19751980年化工局干部名册及历年调动介绍信,均没有找到情况相符的人。线索断了,工作人员又转念想到他的孩子是1975年出生,那么1979年或许领了独生子女申请表,于是致电王开苏,询问他姐姐的工作单位,得知在晶体元件厂工作。工作人员再次翻阅档案,找到了1979年的那张独生子女登记表,信息吻合,男方叫吕源申,单位是南京化工公司研究院。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检索,查到他1982年调苏州溶剂厂和1986年调往天津大学的调令。以上信息电话告知王开苏,他特来馆取资料,为工作人员认真负责、一追到底的态度感动,连声道谢。
    92日,家住苏州市桃花桥弄17号的刘晶女士,来我馆查找相关工作档案用于办理退休。刘女士1956年出生,按其年龄在2006年时就应办理退休。但因家庭原因一直未能办理,自己的个人档案也早已丢失。工作人员首先耐心地帮她回忆工作经历,加上档案中找到的一星半点资料,可以看出刘女士1973年进马医科菜场工作,1986年调到郊区协作办,后来又调入市郊区协作办,1990年进私企工作。窗口工作人员为其调阅6卷,复印档案7页,为其补上了14年工龄。刘女士原本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来查找档案,没想到都能找到,可以顺利办理退休,特地留言写道:“苏州市档案馆工作认真负责,不厌其烦,让人感动,感到温馨。谢谢!”
【我要打印】 【关闭窗口】